话说《竹里馆》的“里” □裴伟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是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描绘了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王维《辋川集》序中写道,“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泮、宫槐陌、临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垞、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尔。”裴迪的同题五绝是,“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
近些年,经常在当代书法作品上看到“竹裏馆”的写法?对不对?在今存的各类王维文集版本中,以宋代蜀刻的《王摩诘文集》时代最古,此书和《千家诗》以及明清人编写的《唐诗画谱》《全唐诗》《唐诗三百首》等影印本均没有写作“竹裏馆”的。
在文献中,“里”与“裏”一直不是一个字。
首先,应当辨明,辋川之“竹里馆”之“里”,非“裏”字之简写。(按,“里”表“居所”“故乡”“里巷”,如“故里”,还可以指长度单位,如“千万里”。“里”表“内部”“里面”时,繁体字写作“裏”或“裡”)。据《诗经》名物疏解“竹裏曰笨”。但《王摩诘文集》中及其他可见的相关文字,除一两处可以忽略的例外,均作“竹里”,未有作“竹裏”者,所以不必以为王维以“笨”自嘲。
其次,“竹里”作为山名或者其他名称,屡见于中国古代史书,曾先后是东晋时讨伐王恭和桓玄的战场,即今宁镇(南京-镇江)山脉间的竹里山。与王维同时代并有唱和的诗人卢象,写有五律《竹里馆》“江南冰不闭,山泽气潜通。腊月闻山鸟,寒崖见蛰熊。柳林春半合,荻笋乱无丛。回首金陵岸,依依向北风。”这里写的是江南竹里馆,为驿站。南宋《景定建康志》有“竹里路、竹里驿、竹里桥、竹里山”的记述,均在“句容县北六十里仓头市”。
再次,王维、裴迪唱和的竹里馆,是一处景点,但他们对辋川各处的命名没有像后来柳宗元之于“永州八景”、曹雪芹之于大观园那样,做详细的描写说明。所以后来人无法度知王、裴对话真实的意思。
元代虞集《题辋川图后》“宋景文公著《唐书》列传,文法严简,其势无由泛及散漫。而于摩诘,备载华子冈、欹湖、竹里馆、柳浪、茱萸沜、辛夷坞之目,何所不惮烦耶?君子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随所寓而自得焉。必欲山水花木之胜,则其志荒矣。”说得好,王维、裴迪是否以六朝京口与建康之间的要塞“竹里”命名园林?确实难寻究竟,我们也就不必费神了。
明清以来,文人学者模仿竹里馆的“小竹里馆”不胜枚举,如篆刻家金桂科、诗人俞陛云、王锡龄、王宝庸等等,他们的斋馆名号“小竹里”就是从唐诗典故化用而来的。至于今天新建一些景点的题匾“竹裏馆”或“小竹裏馆”,如是传承唐诗内涵,当系简繁字转换致误。
最后还得提醒一下,王维的七绝《竹里馆》与其诗句中的“幽篁里”(幽篁里,指竹林的里面),两个“里”,虽同是名词,字义却不一样。
新闻推荐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1926年12月的一天,容县国民党党部的食堂大厅里歌...
容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