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蟥,在这里成了大宝贝 菲牛蛭(金边蚂蟥)成为容县农户脱贫致富新产业

玉林日报 2020-11-07 07:09 大字

陈锦钊展示致富宝贝菲牛蛭。

近日,我们来到容县容州镇五一村菲牛蛭养殖示范基地采访时,看到了令一般人皮肤感到有些发麻的一幕:野外一条条水沟里密密麻麻的蚂蟥幼苗在游动,而室内一个个水池里巨大的蚂蟥成虫同样十分密集。

“目前,我们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采取野外沟养和室内集约化箱养或池养相结合的办法,建起了10多处菲牛蛭养殖基地,今年来已向广西、广东、海南、江西、江苏、安徽等地供应菲牛蛭幼苗500万尾,种蛭5000公斤,15吨菲牛蛭药用产品,收入740多万元。一批农户通过加盟菲牛蛭养殖合作社走上脱贫致富路。”基地负责人、广西广耀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锦钊介绍说。

菲牛蛭,俗称“金边蚂蟥”,“吸血”是它的天性。但陈锦钊却视它们为朋友,她将手伸进水里,拨动几下,一会儿蚂蟥就爬满手上,她却一点都不害怕。

陈锦钊是一位70后女性,具有大学文化的她曾从事养生保健等工作,对中医有着浓厚的兴趣。菲牛蛭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被誉为水中“软黄金”,是广西特色药用动物资源,其唾液腺所分泌的天然水蛭素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较好的疗效。2018年,曾在外地参与菲牛蛭养殖,且已积累一定经验和资金的陈锦钊回到家乡容县,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菲牛蛭养殖。为了确保菲牛蛭产业的健康发展,她首先认真钻研菲牛蛭养殖技术,多次到吉林、江苏、广东等地向当地高等院校和中医药科研机构、菲牛蛭养殖公司拜师学艺,邀请专家学者到容县指导,逐渐摸索出一整套科学养殖菲牛蛭的经验,并申请了多项国家专利,发明了一套微生物发酵技术,然后对全县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建立多个“蚂蟥”群,对加盟合作社的养殖户进行统一管理,质量把控,让数百名养殖者成为养殖菲牛蛭的行家里手。

陈锦钊告诉我们,血源和水源是制约菲牛蛭养殖成败的关键:血源不保障,吸血蚂蟥就没有饲料;同样,如果水源不符合要求,蚂蟥也不能健康成长。几年来,容县在野外建立的菲牛蛭养殖基地,都是在水质纯净、水源充足的山区,将一些杂草丛生的搁荒地建成一条条水沟,出水口安装防止蚂蟥逃走的网,然后养殖菲牛蛭。为让蚂蟥有足够的食物,合作社与屠宰场签订合同,保证有足够的猪、牛血供应菲牛蛭养殖基地。

更令人赞叹的是,陈锦钊的菲牛蛭养殖团队经过摸索,今年实现了室外仿野生养殖和室内集约箱养并举的创新。这样养殖密度高,占空间少,既能成倍提高菲牛蛭产量,又大幅节约土地。

我们在陈锦钊的菲牛蛭养殖示范基地看到,一处占地80平方米的地方,布置了30个2米多长、1米大、0.3米高的养殖箱。陈锦钊说,一般从幼苗养到成品出栏,只要4~5个月时间。每箱产量35公斤左右,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出售后可收入5600多元。这样,80平方米的地方创造的效益可想而知。

据了解,目前容县菲牛蛭养殖总投入1500多万元,带动200多户农民养殖创业,1000多名农户在菲牛蛭养殖产业中受益,菲牛蛭养殖已成为当地农户脱贫致富的一个新兴产业。

新闻核心

野外水沟游动着成群的蚂蟥幼苗,室内一箱箱蚂蟥成虫在游动……在容县容州镇五一村菲牛蛭(金边蚂蟥)养殖示范基地,密密麻麻的蚂蟥令人头皮发麻,但这却是该村众多农户的致富宝贝。而且,在基地负责人、广西广耀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锦钊带领下,容县一批农户正通过加盟菲牛蛭养殖合作社走上脱贫致富路。(秦崇广)

新闻推荐

送文化下乡 援乡村振兴 容县同古屯获赠价值1300元150册图书

本报容县讯为加强乡村文化氛围建设,推进基层文化工作,推动文化引领乡村振兴,11月3日上午,容县新华书店在该县容州镇同古村同...

容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容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