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红菇高产 助脱贫致富
秦崇广
“我家2.5亩山地野生红菇,今年已收菇两批,收入6万多元。全年不会少于8万元。我们村几十户贫困户能够脱贫富起来,与林锋的技术帮扶分不开。”容县有名的野生红菇生产基地浪水镇泗河村,脱贫户杨大任对村委会主任林锋异常感激。
以前,泗河村虽有一些能繁殖野生红菇的红椎林地,但由于农户缺乏科学管理技术,野生红菇产量很低,收入不高,林锋家里的一块面积为3.5亩的红椎林地也遭受同样的命运。林锋决心在他的责任山试验,摸索出一条野生红菇由低产变高产的新路子。他与容县政协几位对野生红菇研究颇有心得的委员探讨,边实践边完善,终于找到解决办法:将过密的红椎林移部分到过疏处,对大面积的杂木山进行垦荒炼山后重新种上红椎树,将红椎山的杂树杂草除掉,营造清纯的红菇生长环境;将红椎树叶均匀撒在地面上,让地面覆盖一层五六张叶厚的红椎树叶,防止天气干旱或过热时晒死菇孢。通过实施“催产”技术,他的野生红菇每年长菇由原来的1-2造增加到3-4造,每年干菇产量都在250公斤左右,比原来增加1倍多,收入30多万元,加上承包其他山地,年收入在50万元以上。
2017年村两委换届,年轻有技术的林峰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当时,泗河村虽然已经整体脱贫,但还有43户农户未“摘帽”。他决心将红菇“催产”技术奉献给乡亲们,让大家共同致富奔小康。他将自己的3.5亩野生红菇山地作为“催产”示范基地,带贫困户和村民参观学习,手把手教授整理山地,移栽红椎树。在他的指导下,该村43户贫困户的红菇产量逐年提高,全部于2019年以前“摘帽”。
林锋还将他的红菇“催产”技术传授给县内有野生红菇林地的农户。十里镇大鹏村是“十三五”自治区级贫困村,共有680多亩红椎山地,过去每年红菇收获只有1-2造,而且生长稀疏,产量低。2017年,林锋在大鹏村挂钩帮扶单位容县政协的引荐下,来到大鹏村传授红菇“催产”技术。该村迅速掀起改造低产红菇林地的热潮,红菇产量成倍增长,2018年整体脱贫。
容县通过推广林锋的红菇“催产”技术后,生长繁殖红菇的红椎林地扩大到目前的2.7万亩。据该县野生红菇协会预测,今年,全县野生红菇干品可望达到15万公斤,比2013年增长五成多,收入2.8亿多元,菇农户均收入3.1万元,全县658户有野生红菇收入的贫困户全部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关键时刻 容县籍女医生又出手了 这已是她第四次在动车上救治病人
卢笛(中)救治生病小孩本报讯(记者王耀前)去年5月24日,本报刊登了《好心医生动车上蹲地半小时救人》,报道玉林市容县籍女医生卢...
容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