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十八湾·夏家湾
夏家湾夏威旧居正门。夕阳西下时的夏家湾。
□刘丽虹 谢大成 韦志媛 文/图
柳江到鹧鸪江大桥下游几公里处,又形成了一个河湾。河湾近江边的地图标志是“夏家”,于是称其为“夏家湾”。
地处柳州市区北部柳江左岸的夏家屯,是柳北区长塘镇北岸村管辖区域内的一个自然屯。村庄依山傍水、竹树垂荫,生态环境十分优越。夏家屯内地形以土坡丘陵为主,屯外绵延而过的低山矮岭,形成了一道绿色的天然屏障,堪称柳州近郊一处闹中取静的“世外桃源”;借助屯外的柳州-洛维外环路,以及屯内新铺的水泥村道,从柳州市区前往夏家屯车程不到1小时,交通十分便利。走进通往屯里的一个三岔口,可见地名标志“夏家屯”。
《柳州地名志》记载,夏家屯建于1912年,初名猪头崖。1958年改称今名,因最早到此居住的人姓夏,故名。位于北岸村民委员会驻地南部。东界西流村八卦自然村,南临柳江,西连板滩自然村,北邻南岸自然村。主要种植水稻、竹子、甘蔗。
夏家屯现有44户人家200多人。屯里的族谱记载,夏家屯的祖上于乾隆年间从河南开封到广西柳州,沿柳江而下,发现龙壁回澜一处回水湾风景宜人,便在此定居,至今已有13代人。
在夏家屯靠近江边一处绿树掩映地,有栋一进左右两厢房的泥砖房,房子外面设有“夏威将军故居”的牌匾。夏威作为一名桂系高官,为何在夏家屯里有一间至今百年的故居呢?
夏威(1893-1975),原名钧善,字煦苍,广西容县松山乡人,早年毕业于保定军校,与很多桂系军政要员是同学。夏威是国民党桂系军阀要员,中将加上将衔,兵团司令。以李宗仁为首的桂系起家之时有夏威,覆灭之时仍有夏威,桂系十处打锣,夏威有九处在场。抗战期间,军队干部每有携眷随军的,尤以下级军官为多。这样一来,每遇部队调动,增加部队的困难。1942年,为解决集团军各部队官佐眷属的教育和就业问题,夏威和副司令韦云淞决定创办“第十六集团军妇孺工读学校”,校址设在柳州北郊鹧鸪江,夏威兼任校长,韦云淞兼副校长。夏威夫人陈明厚任中小学部主任,韦云淞夫人黄芝环任职训班主任。妇女工读学校办有识字班、园艺组、车缝组和简单的工厂,收容妇幼二三百人。除聘少数技术人员指导外,多数职员由集团军各部抽兼。柳州沦陷之前,学校员生集体迁往桂黔边境避难,工读学校即告解散。
据当年住在夏威旧居的夏家老人说,民国31年(1942年),柳北鹧鸪江一带的第十六集团军妇孺工读学校,实行半工半读。学校附设农场,种植各类瓜菜、果树等作物,农产品由学校统一处理,有的供给市场,有的供学校食堂食用。由此附近陆续建造一批简易民房及供应居民生活日用品的小型商店。
据容县夏氏族谱记载,夏威的祖先,明代曾从柳州到广东做官,卸任之时正值明末乱世,无法平安回到柳州老家,于是夏威的祖先就到容县定居下来。柳州、容县两地夏氏,300多年前曾为一族。夏家屯的夏崇发老人回忆,由于夏威是学校的创建者,便在邻近的夏家屯购建一间房屋供家人居住。夏家屯与夏威同辈的老妇人,还给夏威夫人带过孩子。
夏威旧居是一栋约120平方米的泥坯瓦房,至今仍保留着夏威使用过的雕花床和八仙桌。夏威1944年离开柳州后,此屋便由夏崇发老人的父辈居住。1996年,柳州经历了百年一遇的“7·19”特大洪灾,夏家屯多数房屋被毁。当时,夏威旧居的院墙、门楼也被洪水冲毁,幸运的是,洪水漫到旧居墙根下便不再上涨,老屋安然无恙。
新闻推荐
9月5日,容县公安局刑侦大队迅速出击,在容州镇某出租屋内捣毁一个卖淫窝点,抓获12名涉黄人员。9月初,刑侦大队民警根据群众举...
容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