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而弥坚,不坠青云志 记抗美援朝老兵冯以农

玉林日报 2020-07-27 06:02 大字

抗美援朝英雄冯以农展示他参加抗美援朝时的珍贵照片。

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70年后的今天,一批玉林籍抗美援朝老兵走进武警玉林支队玉林中队营院开展重进军营活动。其中,88岁的老兵冯以农精神矍铄,将他这一生的峥嵘岁月娓娓道来。

参加金城战役,打出停战谈判

1951年1月,19岁的冯以农参军入伍,从家乡容县自良镇走进军营,随后赴朝作战。

1953年5月,金城战役打响。冯以农跟随所属的炮兵指挥部属下的炮兵团,在金城川一带进行持续炮击。战场上,105重迫击炮营、122榴弹炮营以密集的炮火组成炮幕,掩护我志愿军步兵军团和朝鲜人民军往前推进,向梨船洞、金城川之敌发起猛烈攻击,抢占高地;同时高射炮营瞄准天上盘旋的敌机,将来犯之敌一一打下。万炮轰鸣,硝烟弥漫,不分昼夜,“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战士紧接着发起冲锋,炮打哑了,紧急修复后继续射击。”冯以农回忆说。

在与敌人坦克、重炮、飞机的机械化部队的战斗中,我军不但没有被击倒,反而最终攻占梨船洞、芦洞里、424·2高地和866阵地,顺利往南推进十多公里。1953年7月13日至27日的金城战役当中,我军歼敌5.3万多人,收复阵地160多平方公里,有力促进了后来的停战谈判。

1953年7月27日,在我志愿军军威之下,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不得不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议。金城战役,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

从“测地教官”到“特级教师”

朝鲜战争停战后,冯以农随部队驻在朝鲜江原道金刚山营地。1954年5月, 22岁的冯以农经过业务培训后,在志愿军135师炮兵指挥部指挥连担任测地班长。

冯以农回忆,在他带领的测地班中,9位战士就有7位分别来自玉林、北流、陆川、博白和容县,依靠从教导大队学到的业务知识和手头上一本翻译苏联军事科学院编写的《炮兵测量教程》,冯以农当起了教官,在战地上,给战士们讲解炮兵方向盘的使用方法,炮兵坐标的测量方法等一些理论和操作要点。带领测地兵战士到要地山头进行“大地天文测量”现场实习课,一起操作着炮兵方向盘,记下密密麻麻的数据,晚上回到驻地继续进行计算。如今,冯以农的备课笔记仍然收藏在家,字迹清晰可见。

放下枪杆子,拿起笔杆子。1955年4月,冯以农退役,在玉林教师进修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容县,先后在多所中小学当教师。“我这辈子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冯以农说。1986年12月,54岁的冯以农加入中国共产党。

冯以农潜心于小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主张小学生佳作要富有童趣,标题醒目,选材新颖,写法不落俗套,语言生动形象,创作了《寓教育于情节之中的佳作》《记事·绘景·写人》《突出识字重点,为读写打基础》等论著,多次评为地、县先进教研员,1991年,自治区授予冯以农特级教师荣誉称号。

“老冯无才”,在论坛上谈诗论对

从教育线退休后的冯以农遨游在诗词论坛,可爱老人网、老干部之家、新浪博客、中华诗词论坛、洛阳文苑、冯氏宗亲网等网站都遍布了冯以农的足迹。如今88岁的冯以农仍常常上网谈诗论对。

在网络上,冯以农关注国家动态、抒发爱国情怀、探讨教学理念、寻找抗美援朝战友。“老冯无才,有感而生作诗一首如下”成为冯以农在论坛发表言论的引语。

在网络上,冯以农与老战友相识相会,连续发博向年轻人讲述抗美援朝的峥嵘历史,受到许多网友的热爱和尊敬。冯以农写的一个在各论坛上广为流传的藏头诗,道出了他内心深处从未磨灭的铮铮军戎心:

测长量短听无声,

地物方方镜内明。

兵具常窥美贼相,

赞咱神炮狠威鸣!

新闻推荐

走出国门授艺的王牌兽医 记八桂楷模容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彭炎森

彭炎森(右一)指导养殖企业开展鸡苗选育和疾病净化工作。(本报记者蒋金泰摄)【人物档案】容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彭炎森...

容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