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届那个年代虽有诸多无奈,但他们相信知识的力量,在一次次失利中奋起 幸逢那场大考 人生从此不同

玉林晚报 2020-07-07 06:30 大字

记者和周业蓟(右)

退休赋闲在家的韦达昭依然爱看书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时代在变,高考也一直在变,它充满苦涩却让人回味无穷,承载着希望又烙着时代的印记。提起43年前这个沉重的话题,老三届,特别是66届高中生,都会百感交集。历史跟他们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许多人因此改写了人生。

最艰辛的高考,最幸福的回忆。恢复高考已经40多年,今年因为疫情,高考时间从6月7日延期一个月,而在非典疫情爆发的2003年,高考则从7月提前到了6月,另外还有几次,高考时间都作出了调整。时间在变,不变的是学子们的上进心,他们传承着努力拼搏的精神。每一个年代的高考都有每一个年代的背景烙印,本报采访了多位“过来人”,请他们叙述一番自己那段让人毕生难忘的高考记忆……

周业蓟:

零分数学上大学创造传奇

几番联系,记者终于联系上了一名创造零分科目上大学的传奇人物。他叫周业蓟,容县十里镇大坡村人,原梧州外贸公司经理,退休后定居广州。

周业蓟是玉林乃至广西的传奇人物,1979年考上了广西桂林师范学院(现广西师大),但其中有一门科目数学的成绩是0分,属于学校破格录取的本科大学生。

为什么破格录取他呢?那是真的有酒有故事的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的三年高考,高考录取率非常低,考上大学,就意味着“干部身份”,是“铁饭碗”。那是一个背负着整个家庭命运去奋斗的年代。在周业蓟看来,高考,完全改变了他的命运轨迹。

周业蓟的父母都是老师,父亲还是著名的中山大学毕业生,曾经在广西大学、桂平浔州中学、容县中学任教,母亲在现容县容州镇第三小学任教。按说这样的家庭,儿女的读书条件肯定是好的。可惜在那个特殊年代父母均受到迫害,周业蓟少年时基本过着遭人白眼歧视的日子,参军、招工都与他绝缘,更不用说上大学了。

周业蓟告诉记者,他考大学的时候,文化水平其实连小学都没有读完。1977年从收音机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其中有一个条件是相当高中生水平的青年可以参加高考,让他跃跃欲试。其实,周业蓟在农村劳动中,勤奋自学,除数学外基本完成了初中、高中的功课。虽然只读过小学几年,在母亲与哥哥的鼓励下,周业蓟大胆报名参加高考。但审查资格部门以没有高中毕业拒绝他参加考试。

1978年,他继续报名,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高考成绩居然上了本科线,其中数学0分。但因为他的家庭成分,政审被截下了。一年后7月7日,高考重新开始,他又考出了惊人的高分入一本分数线,广西桂林师范学院招生人员经过对他的了解,认为他学习的韧性值得尊敬,是一个励志的故事,破格录取他入中文系读书。高考一科目0分,小学没毕业的他居然高分跻身一本大学,成为了一个传奇。

韦达昭:

大学梦,从梦碎到梦圆

现年已古稀的韦达昭,提起昔日的高考往事,他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

韦达昭,1966年的容县高中学生,是老三届的老大哥。据他回忆,原来1966年高考容县考生是要赴北流考试,原因是那个年代高中毕业生不多,容县、北流轮流开设考场,学校联系好车辆和住宿的地方。6月底,中央下发通知,当年停止高考,大学停止招生。史无前例的“文革”浩劫爆发,他与许多学子大学梦断,心似死水,而且那年的高中生拖到了1968年才毕业离校,成为五年制高中毕业生。

农家子弟的韦达昭,只好回到容县十里公社大萃大队务农,曾去过六九二七修铁路、修江口码头等。1974年曾获得一份上工农兵大学的推荐表填,心情激动,大学梦又死灰复燃。但保送表送上后,却石沉大海没有音讯,大学梦再次破灭。

后来,韦达昭成了一名文办教师。直至1977年深秋,中国大地响彻一声春雷——高考恢复,他犹如久旱逢甘露,似长夜现曙光,率先报名,并开始挑灯夜战复习高中功课,还徒步到容县高中听高考辅导课。但不久得到消息说,上级领导不批准他参加高考,原因至今不明白,大学梦再一次梦断。那时,他常感叹自己命运不济,亲朋好友也劝说他放弃吧。他一度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转眼1978年高考在夏天又来了,他反复思量,把心一横,决定再搏一次。这一次老天开了眼,他如愿以偿考上了玉林师专(现玉林师范学院)。接到入学通知书那一天,男儿有泪不轻弹的他,也忍不住流下了泪水。圆这个大学梦,他整整等待了12年。那时他已经30岁,结了婚。大学期间是学校优秀的学生会干部,毕业分配可以选择其他单位,因为老家有自己亲爱的妻子,他要求到老家附近的十里公社大坡侨中教学,后分配到十里中学任教数学。1985年任教导主任,之后夫妻一直忙碌在教育线直至退休。

新闻推荐

“走,到都峤山朱龙冲冲瀑去!”

曲径怪石嬉水冲瀑都峤山位于广西容县容城的南面,离容城约10公里,又称南山。以典型的丹霞地貌著称,是全国道书所称三十六洞天...

容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容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