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种鞋几乎人脚一双 木屐曾是玉林人消夏佳品
巷口摆卖的木屐
夏日的一个午后,在玉林城区一个小巷口,一位戴草帽的老汉在摆卖木屐,尽管价格不贵,却少人问津,老半天了也没卖出一双。老汉也不恼:“冇卖得出,就搬回家去收着,得闲再出摆摊。呵呵,几十年前很多人都喜欢穿木屐的,可抢手了。”
旧时玉林人喜欢穿木屐
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玉林很多人夏天喜欢穿木屐,尤其在农村,木屐几乎人脚一双。木屐,玉林有的地方叫屐络,是人们家居休闲、洗澡时穿的鞋子。
木屐在我国古代便有,唐朝李白写过“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的诗句,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里也出现了木屐--“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在东吴、东晋时期的古墓中,出土过木屐。玉林人喜欢穿木屐由来已久,在玉林城区的西街有一大户人家,祖上便是以做木屐为生,后来人们把这户姓陈的人家称为“木屐陈”。
木屐由厚木板削刨而成,穿着透气凉快,走路时木屐啪啪啪敲打地面,有的人根据木屐声就能分辨出来人是谁。穿久了,木屐会越磨越薄,脚根处甚至被地面磨去一截。为了让木屐能穿得久一点,有人在木屐两头的底部钉上了外轮胎皮,走起路也听不到啪啪的脚步声了。夏日在农村的地坪,乘凉的人们把木屐一脱,坐在上面聊农事家事,夜色渐渐浓了,人们又穿着木屐,啪啪啪走回家,家里的孩子和狗,远远听到木屐声就会欢天喜地迎出来。
木屐多用苦楝木制作
每逢圩日,乡镇集市上就会有人挑着木屐叫卖,或者摆摊等客,价格几角钱到一两元钱一双。有的匠人还会别出心裁在鞋肚上烙上一些花纹,这样的木屐很受大姑娘小媳妇欢迎。木屐价格虽然不贵,由于不够经久耐用,也有人不舍得经常买。有的家庭还全家几口人共用一双或者两双木屐,谁要冲凉了,谁就换上木屐。
会木工的人喜欢自己做木屐。木屐使用的木头以苦楝木为佳,在木板上画出鞋样,经过一番劈、削、凿,再在鞋头上钉一块弯曲的外轮胎皮或者帆布,一双木屐便做成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有一种叫“海陆空”自制鞋和木屐一样常见,它用汽车外轮胎剪成,捆接上绳子,一双其貌不扬的鞋子就制成了,由于它能爬山也能下水,十分耐用,农民把它叫做“海陆空”。穿“海陆空”的人往往为中老年男子,他们遇到穿木屐的人,也会开玩笑说:“比比谁跑得快怎么样?”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各种漂亮的拖鞋也花样繁多,木屐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不过,现在在大市场等地方,也能偶尔看到有人在摆卖,颇受一些怀旧老人的喜欢。在容县底镇冠堂村,有一位做木屐的老手艺人陈向荣,近年来做的传统木屐,通过网络还销售到了全国各地甚至东南亚。(记者 刘赛 廖源)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黎保宁通讯员秦崇广)“3户预脱贫户现有55只肉鸡需出售,每只100元。”日前,容县自然资源局工会向全县自然资源系统...
容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