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官窑瓷器的余晖 容县藏清光绪霁蓝釉描金团花纹赏瓶

玉林晚报 2020-05-23 08:10 大字

▲清光绪霁蓝釉描金团花纹赏瓶。

▲足底蓝底描金。

官窑与民窑相对,是指由官方营建、主持烧造瓷器的窑场。目前,五代时期吴越钱氏控制和管理的越窑,被认为是官窑的最早雏形。

宋代,徽宗在汴京设置官办窑场,南宋顾文荐在《负睻杂录》中记载“宋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南宋叶寘亦在其《垣斋笔衡》中记载:“政和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官窑”一词自此开始正式出现在中国的历史文献当中,并为后世所因袭。

明清时期,官方在景德镇设“御器厂”,烧制专供宫廷使用的御用瓷器。“御器厂”较宋元时期的官窑,在地位上更加尊崇,使用主体也更加单一,仅为宫廷不含官署,可谓“官中之官”。

由于官窑的特殊地位,因此在瓷器生产中其不仅拥有最好的原料、技术和工匠,同时又可以不计成本地进行试验和生产,它们所生产出来的瓷器基本就代表了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内我国制瓷业的最高水平。

官窑在清末随着清王朝的覆灭而消失。虽然官窑制度在历史上存续时间较长,但由于其是专烧,历代的产量均不是很高,因此现在留存于世的也就不是太多。在玉林地区,目前仅在容县博物馆内收藏有两件难得的清代官窑瓷器,一件为清乾隆霁红釉盘,另一件则是清光绪霁蓝釉描金团花纹赏瓶,前一件我们在先前的文章中已经为大家作过介绍,故这里仅介绍后一件。

清光绪霁蓝釉描金团花纹赏瓶

清光绪霁蓝釉描金团花纹赏瓶,口径9.8厘米,底径13.7厘米,高37.4厘米。瓶撇口,细长颈,宽肩,鼓腹,圈足。整体施霁蓝釉,口沿下装饰一圈如意云头纹,肩部饰一圈缠枝莲和福寿纹,颈腹部则饰以描金团花纹样,有福、禄、寿字、花鸟虫鱼、瑞兽八卦纹等,排列齐整,密而不乱,富有生趣,近足处饰一圈变形莲瓣纹,足胫处装饰一圈回纹,足底蓝底描金,有“大清光绪年制”方框楷书两行六字款,方框外饰一周缠枝莲纹。

关于赏瓶

瓷瓶依据其器形来看应为赏瓶。赏瓶是清代瓷器中的一种瓶式,其在雍正时期创制,早期多以青花缠枝莲纹为饰,专用于清帝赏赐臣下,取“为政清廉”之义。后期则逐渐发展成为陈设用品,并出现了粉彩、单色釉描金等样式,我们今天介绍的这件赏瓶就属于后期发展出来的一种霁蓝釉描金样式。

关于霁蓝釉

赏瓶通体施霁蓝釉,霁蓝釉又称为“祭蓝”“积蓝”“霁青”等,其是一种高温石灰碱釉,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1300℃左右的高温下一次性烧成。霁蓝釉在元代创烧,明代得到发展,宣德时期烧成的霁蓝、霁红与甜白被世人称为颜色釉中的三大上品。

关于描金团花

赏瓶采用描金团花装饰,团花即圆形图案,又称皮球花、绣球花,是中国传统瓷器装饰纹样之一。描金则是一种以金来装饰瓷器的手法,其方法是将调和好的金粉用毛笔在器物表面绘制出图案,然后在低温下烘烤固定。

烧造难度大,艺术水平高

描金瓷器创烧于北宋定窑,南宋人周密《志雅堂杂钞》记载:“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绘,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明清时期描金瓷器大量流行。清末描金工艺出现了新的变化,由德国人居思发明的一种金的树脂酸盐即所谓“金水”开始进入我国,并逐渐取代金粉成为新的描金用料,但在官窑瓷器中基本还是沿用传统材料,不用“金水”,我们今天欣赏到的这件赏瓶还是以传统的“金粉”为原料进行描绘,颜色纯正,深沉内敛,不同于“金水”的鲜亮富丽。

清光绪时期已经处于清王朝统治的末期,同时也处于我国官窑制度的末尾,虽然衰败之势已无法逆转,但由于“同治中兴”后经济社会的恢复以及这一时期清廷为婚庆、寿诞等订制的大量瓷器,还是使得这一时期的官窑瓷器生产呈现出了不同的样貌,无论质量还是品种都明显优于咸同时期,可以说是清晚期官窑瓷器生产中的霞光余晖。

霁蓝釉描金瓷器在制作工艺方面,需要经过二次烧造,初期制作完成的瓷坯挂釉后,需要高温一次烧成霁蓝釉,之后再描金彩绘低温烘烤固定,十分复杂,烧造难度极大,成品极少,非常难得。而我们所介绍的这件清光绪霁蓝釉描金赏瓶,从成器来看,胎体细腻,器型规整,釉色纯正,装饰华美,艺术水平较高,不仅是一件极好的霁蓝釉描金瓷器,同时也是光绪官窑瓷器中较具代表的一件,充分体现了光绪官窑瓷器生产的技术水平,为我们了解和认识清光绪时期的官窑瓷器生产提供了绝佳的实物样本。

新闻推荐

免学免考就能拿到驾照 男子骗走3人两万多元获刑一年五个月

本报讯(记者罗军通讯员肖剑阳)免学习、免考试直接领证,真有如此好事?近日,容县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诈骗案。2018年8月至201...

容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