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年前,一个外出求学的容县青年立志精研艺术,做了一个宝贝常伴案头 爷爷的铜砚盒 我的传家宝

玉林晚报 2020-04-30 07:49 大字

▲有着93年历史的铜砚盒。

兴业县石南镇40多岁的刘先生收藏有一个有着93年历史的铜砚盒,它巴掌大小,圆形,白铜制成,拿着沉甸甸的。“它是我爷爷年轻时在民国十六年(1927年)请人制作的,90多年来,它作为我家的“传家宝”,一直鼓励着我们家几代人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刘先生说。

铜砚盒伴随爷爷几十年

刘先生说,他的老家是容县容州镇千秋村,祖祖辈辈都在这个小山村里耕作。爷爷年少的时候,家境贫困,就萌生了走出大山的愿望,不到20岁的时候,他孤身一人去了南宁谋生。他找到了一个当军官的老乡请其帮忙找一份工作,老乡热情招待他后说:“你还年轻,正是读书的好时候,不应该这么早就离开校园。”说完还给了爷爷一些资助。这话触动了爷爷,于是转而去找学校读书了。

当时的读书人都喜欢做一个铜砚盒并在上面刻上字,作为座右铭勉励自己,爷爷也不例外,他省吃俭用存了一点钱,就请匠人用白铜做了一个圆形的砚盒,在盖面刻上“精研艺术”几个字,并落款“民国十六年俊志于南宁”。从此这个铜砚盒就常常伴在爷爷的案头,几十年辗转的生涯里也不曾丢失过,在最艰难的岁月里也不曾想过要出售。

刘先生童年的时候,爷爷就把陪伴了自己大半辈子的铜砚盒送给了他。读小学的时候上书法课,刘先生带着铜砚盒到学校,精美的砚盒让老师和同学爱不释手。“爷爷往砚盒里填上一点棉花,倒上墨汁,在吃饭桌上教我练习毛笔字的情景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爷爷还说,做人也要像写毛笔字一样端端正正才是最好的。”刘先生说。

本土铜砚台收藏方兴未艾

砚台是文房四宝之一,在民国的时候,读书人甚至达官贵人都喜欢做一个铜砚台伴随在案头,它的材质有黄铜、白铜、紫铜与合金,图案用阴文或者阳文,有的是花鸟鱼虫,有的是山水人物。在容县北流两地留传下来的铜砚台更是花样繁多,不乏有名家制作的铜砚台,一直被人当作传家宝收藏。近年来,在容县和北流都有藏家收藏了大量的铜砚台(盒),在收藏市场上,好的铜砚台价格也是节节攀高。

由于一直珍藏着爷爷留下的铜砚盒,把它当作传家宝看待,刘先生也渐渐喜欢上了书法和砚台收藏。闲暇时就把玩它,往砚台里倒上墨水在纸上泼墨挥毫一番。每逢周日,刘先生也爱到玉林市古玩城看看行家们展示的各种铜砚台,在鉴赏交流中收获无穷乐趣。

(记者 刘赛)

新闻推荐

容县:直播带货带动“一村一品”线上销售

本报容县讯近日,容县首场“一村一品”网络直播带货活动在六王镇举行,直播开始仅15分钟,就吸引近3万粉丝围观,成交金额近2万元...

容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