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县“杨妃”传说及信仰的背后 从清“杨妃庙”铭陶盆说起
▲陶盆外观。
在容县博物馆内收藏着一件清代陶盆,陶盆口径44.5厘米,底径39.5厘米,高6厘米,圆唇,浅直腹,平底,盆内底阴刻楷书“杨妃庙”三字(如上图)。
陶盆铭文“杨妃庙”的庙,是为祭祀唐代杨贵妃而修建的一座庙宇,据考证,其旧址位于容县十里乡杨外村。杨妃庙始建年代不详,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尚存清代建筑,为两进三开间,今仅存1994年重建的现代建筑。
有关杨妃庙的建立,在容县当地还有一个耳熟能详的传说,言“杨贵妃死后化为白鹭,早晚在杨外村上空盘旋呼叫,似是‘我喊冤’,又似是‘祝平安’。村人便依山在村边建起杨妃庙。”
杨贵妃“史迹”及传说故事
杨贵妃,唐玄宗之妻,是唐代由盛转衰的见证者,对于杨贵妃的历史评价历代皆有,各种传说故事亦不胜枚举。在容县,除杨妃庙外,还流传着众多与杨贵妃相关的传说和所谓“史迹”。
杨妃山,即杨妃祖坟,当地学者和民众认为其就是许子真在《杨妃碑记》中所说“葬其祖去此十里许……此坟若高数尺必出贵子,惜太低生女亦贵”的地方。
杨妃井,明清两代都有相关记述。明代曹学佺所著《广西名胜志》载:“杨妃山在容县西云凌里,唐杨贵妃产于此,有井尚存,曰杨妃井。” 清代周鋕勋所写杨妃井诗文,言“西子浣遗石,昭君生有村。香泉红泪在,曾照马嵬魂。”
云凌斑竹,为古容州八景之一。光绪二十三年的《容县志》载,杨妃别父母亲族时,手挥涕泪,沾濡竹间,满林忽成斑竹,故云“云凌斑竹”。清代汪森的《粤西诗载》有《云凌斑竹》诗文一首,言:“云凌竹,何斑斑?云是玉环幼时泪,挥洒点缀成斑斓,迩来千有百余载,犹自脍炙于人寰。天生异质何颠倒?父母生兮不自保!空将遗迹说杨家,此事朦胧莫可考。至今杨山麓,苍翠交林木。凤不下兮鸾不栖,只作琅玗耀人目。”
杨贵妃梳妆楼传说,言杨妃被杨玄琰收养后,住在容管衙署内,常坐在附近一泓清水边,以清澈水为镜,梳妆打扮。清代诗人赵德湘还写了《容县杨妃梳妆楼》七律诗一首,诗文为:“群峰拔黛引游艭,生长杨妃绝此邦。细盒巳教穷碧落,妆楼无复拓红窗。乘舆万里曾秦栈,涡水千秋溯郁江。”
杨妃山、杨妃井、杨妃庙、云凌斑竹传说、杨贵妃梳妆楼传说,这些与杨贵妃相关的主要“历史遗迹”和传说故事在明清时期开始出现,并延续至今。其之所以产生的原因主要与杨贵妃籍贯容县说的流传有关。
杨贵妃的籍贯问题
有关杨贵妃的籍贯问题,从上世纪以来,研究文章不断,曾出现过山西说、陕西说、四川说和容县说四种说法,而这四种说法都有所依据。
山西说的依据是《新唐书·杨贵妃传》,其言“玄宗贵妃杨氏族,隋梁郡通守汪四世孙,徙蒲州,遂为永乐人”,此种说法亦为后世“辞海”所收纳,在辞海中杨贵妃的解释是“杨贵妃(719-756)即杨太真,唐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
陕西说和四川说的依据是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在《杨太真外传》中记载杨贵妃“弘农华阴人,后徙居蒲州永乐之独头村”后又记载其“生于蜀,尝误坠池中,后人呼为落妃池,池在导江县前。”而苏东坡所著《成伯席上赠所出妓川人杨姐》诗,亦写到“须信杨家佳丽种,洛川自有浴妃池”,这构成了四川说的另一种依据。
容县说主要依据元至清代的文献,如《元一统志》《永乐大典》《大明一统志》《广西名胜志》《娇南琐记》《赤雅》以及《全唐文》中的《唐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其中《唐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被主张杨贵妃籍贯容县说的学者认为是最为重要的一篇文献。
杨贵妃传说及信仰背后
有关杨贵妃籍贯的争论,本文无意加入,而是想借清杨妃庙历史遗存和其他杨贵妃传说故事来钩沉解释这些传说及信仰背后所反映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对杨贵妃相关的传说、记忆,特别是杨贵妃被抱养以及在容管衙署生活,在经略台旁梳妆楼上整理妆容的传说故事将来容任职的高等级官员、容县唐代重要的建筑与杨贵妃相联系,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容县人民从元至清对于唐代容州光辉岁月的一种祭奠和怀念,同时也是人们对容县未来重铸辉煌的一种希冀。
而容县杨妃庙的建立,透视信仰的背后,“我喊冤”反映的则是容县民众对杨贵妃悲惨遭遇的同情,同时也是对中国古代男权社会所谓“红颜祸水”说法的一种控诉。
另外,云凌斑竹的传说,是骨肉分离的伤感故事,这个传说故事的长久流传不仅反映的是容县民众对于骨肉分离的一种同情,同时也反映了容县民众对于亲人相守、亲情永存的一种希冀,其与玉林市兴业县流传的客嫁他乡,回乡寻亲无处觅,悲伤致死的姑娘庙信仰同属一类。
杨贵妃籍贯的问题尚存在着争议,然而有关于容县杨贵妃的传说、信仰却是历史真实存在的,虽然它们起源于杨贵妃籍贯容县说,但其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民众心理和社会样态,却是我们后人最应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通讯员 于少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曾维栋通讯员梁春汉朱双霞)近日,记者从容县公安局交管大队获悉,因容州镇至松山镇马屎岭路段(即G241线3250+300米路...
容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