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县: 吸血蚂蟥养殖 走出“吸金造血”路
陈锦钊的菲牛蛭(金边蚂蟥)养殖基地。
菲牛蛭养殖已成为贫困户的“造血”产业。
在一条条半米来宽的S形沟垄里,野草疯长,然而一搅动水体,密密麻麻的蚂蟥便倾巢而出,悠游于水面,蔚为壮观。这是8月15日,记者在容县容州镇五一村菲牛蛭(金边蚂蟥)养殖示范基地看到的场景。
菲牛蛭,俗称金边蚂蟥,吸血的它看着很瘆人。然而,被惊吓到的只是初来者,对于养殖者来说,蚂蟥越多他们越是欢喜。“当它们为人们带来财富你就觉得它们可爱了。”广西广耀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锦钊笑着说道。
蚂蟥养殖在容县发展壮大
蚂蟥在养殖户眼中是宝贝。行内人要展示水中的蚂蟥,会把手伸进水里拨动几下,5秒钟后,蚂蟥就会爬满手,爬得越多证明产量会越高。
从去年开始,陈锦钊回到家乡容县发展菲牛蛭养殖,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目前容县菲牛蛭养殖面积已达20多公顷(300多亩),陆续建起了容州镇五一村、十里镇江口村、石寨镇霄垌村、石寨镇大荣村、黎村镇太平村等十多个基地。陈锦钊在外地养殖菲牛蛭多年,她看到这是一个有前景的朝阳产业,所以决定回到家乡来发展。
“随着在生物医药、美容护肤品及保健食品应用上的突破,菲牛蛭每年供不应求,发展人工养殖菲牛蛭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陈锦钊说。菲牛蛭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被誉为水中“软黄金”,是广西特色药用动物资源,其唾液腺所分泌的天然水蛭素对治疗心脑血管病尤其脑中风、血栓、高血脂等有较高的疗效。随着我国中医药产业的日渐发展与成熟,对菲牛蛭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野生菲牛蛭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了化肥农药等的污染,使得其数量越来越少。因此,发展人工养殖菲牛蛭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容县的水质、土壤、气候条件等方面都很适合蚂蟥的生长,加上玉林对中医药特色产业的重视,让我看到很大的希望,所以选择回到家乡创业。”陈锦钊告诉我们,目前容县很多合作社、创业者不断联系她,希望能开展菲牛蛭养殖,预计容县的菲牛蛭养殖面积很快会突破33.3公顷(500亩)。
陈锦钊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采取托管方式进行集中管理。广西广耀农业有限公司成立了专业的管理团队,设置不同部门,对加盟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培训、规模养殖、质量把控,对养殖场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场地策划及管理服务。他们还建成了一个个活跃的蚂蟥群,加入蚂蟥群的合作社社员来自各行各业。“喂养啊、除草啊,以及巡场的一些动态,公司都发到群里,所以我们的养殖户隔着屏幕就可以了解到蚂蟥养殖的全部动态。”陈锦钊说,现在这种托管到合作社的模式,养殖户是很喜欢的,“第一他们不用费力去租田、做场地,又不用担心做的是否合格、是否符合我们的标准;第二他们不需要亲自到田里面去喂养,毕竟蚂蟥还是吸血的;第三他们在投资以后,完全不影响其本职工作。”
贫困户找到致富渠道
据分析,菲牛蛭养殖每亩投资4万~5万元,种苗和场地建设费为一次性投入,第一期捕捞出售期一般为一年,之后每年可捕捞1至2次,每亩年产量可达150公斤~350公斤,按平均每亩可捕捞250公斤、保底回收价200元/公斤计算,从第二年起,除去成本,每年每亩净收益可达2.5万元以上,若再进行立体化种养,地垄面经济作物每亩又可再收益1000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看中养殖蚂蟥的市场前景后,五一村村民李一鹏把自己的荒田租给陈锦钊的蚂蟥养殖基地,正式加入到养殖的行列中。
“我们五一村是贫困村,以前这一片都是荒地,现在村民把土地流转给蚂蟥养殖基地,得到了一份收入。养殖基地平时用工都优先给租地给他们的农户或者贫困户,所以现在村里不少人在这里工作,每个月大概有3000多元的工资收入,去年我们村已经整村脱贫摘帽了。”五一村党支部书记张满忠告诉记者。
如今,容县菲牛蛭养殖渐成气候,农民土地流转租金收入90多万元,带动200多户农民养殖创业,增加了7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特困户及其他农户的收入,创造了300多个工作岗位。菲牛蛭养殖已成为贫困户的“造血”产业。
“我们计划到2022年,在容县发展菲牛蛭养殖面积达100公顷(1500亩)以上,辐射县外发展333.33公顷(5000亩)以上,将容县打造成特色广西壮药菲牛蛭养殖小镇,并把容县菲牛蛭养殖基地培育成为GAP基地,争取把容县养殖的菲牛蛭打造成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把菲牛蛭养殖打造成为百亿元项目。”对今后的发展,陈锦钊信心满满,“届时,我们可以带动土地流转,利用荒田发展菲牛蛭养殖并开展立体种养,带动农民养殖增收约4500万元,带动就业1500人以上,利税可达1.5亿元。”
新闻推荐
东门屯新设置了石台、石凳,村民常聚在一起休闲娱乐。今年,容县启动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后,黎村镇精心谋划,选择群众热情高、...
容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