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如明灯 百善孝为先 来宾百岁老人的幸福生活

来宾日报 2019-07-19 09:29 大字

两个女儿陪陈伟慈老人(中)聊天。

核心提示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7月16日,家住来宾冶炼厂生活区的陈伟慈老人迎来百岁寿诞,晚辈特意从各地赶来为老太太庆生。如今,这个大家庭已四代同堂,用行动诠释着尊老、爱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母亲如明灯

陈伟慈老人已是百岁高龄,如今四世同堂,现有家庭成员29人,有的定居国外,有的在家务农,有的经商做生意,其乐融融。

陈伟慈是玉林市容县人,年轻时家境不错,但生逢乱世,吃了不少苦。历经战乱、灾害、疾病,陈伟慈与丈夫含辛茹苦养活一大家子,有钱也不舍得花在自己身上。如今,4个女儿长大成人,陈伟慈老人仍保持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父母的感召下,4个女儿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孝敬老人成了这个大家庭的精神支柱。晚辈先后成家立业,但有了小家也不忘大家,始终把孝敬老人摆在首位,让老太太老有所养、衣食无忧、健康长寿。据悉,陈伟慈的父亲也活到98岁高龄。

“妈,坐累了就躺下休息会。”17日上午,陈老太太与家人拍完全家福,女儿和女婿小心扶她上楼休息。

记者注意到,陈老太太的房间干净整洁,不过门帘已使用几十年,床头枕巾十分破旧,床单也补了多次。

“母亲一直勤俭持家,我们给她买新衣服她也不要。”二女儿曾艳英说,陈老太太的衣服多次打补丁,她却依然舍不得扔。

陈老太太有4个女儿,最大的75岁,最小的55岁,她现与二女儿一起住,生活起居由二女儿照料。7月16日是陈老太太百岁寿诞,每年生日,家族成员都会从各地赶来为老人庆生。“妈妈就像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前行。”正在炒菜的三女儿说,他们每年都会为母亲过生日,大家也借此机会相聚。

定居德国的外孙女叶娟和丈夫从国外赶回来。“我和老公早就商量好,今年外婆的生日一定要回来。为了能顺利回来,我们提前几个月买飞机票,坐了十几个小时飞机。”叶娟说,她现在怀孕4个月,可以坐飞机,老公也很支持她的决定。“我1岁到7岁都是外婆带大的,小时候外婆经常会给我零花钱。”叶娟回忆道。

百善孝为先

陈老太太体型消瘦,但身体硬朗,精神抖擞,眼睛明亮,只是年纪大了耳朵不太好使。

平时老人有什么小病小痛,女儿都会回来看望。曾艳英回忆,去年的一天,母亲说心跳有些快,她立刻带母亲去医院检查,医生建议住院观察。“我打电话给小妹,告诉她妈妈的情况,她一个小时后就从柳州赶回来了,其余的妹妹也回来轮流照顾妈妈,直到出院。”

“老人想念谁,打个电话大家就回来。”曾艳英说,晚辈都很关心陈老太太的身体状况。为方便照顾,曾艳英与老人同睡一个房间,“她有什么情况我都可以及时发现”。

陈老太太年事已高,晚辈都顺着她。“在家里妈妈就是‘皇帝\’,大家凡事都让着她。”曾艳英说,陈老太太精神状况良好,经常到楼下晒太阳,还会拿扫把打扫地上的落叶。

“小时候外婆到哪都带着我,很疼我,还会教我做人的道理。”外孙女朱晓峰说,她从小与外婆一起生活,两人感情很好。如今,家住附近的她每天都会来陪伴老太太,“希望外婆更加长寿,身体健康。”她由衷地说。为方便互动,他们建了一个叫“外婆家”的亲情微信群,大家经常在群里问候老人或视频聊天。

由于陈老太太教导有方,晚辈们家庭和睦,从不吵架。曾艳英说,母亲一直教育他们做人要大度,不要与人争吵。陈老太太的为人处世原则和家训代代相传,大家受益匪浅。■晚刊记者 黄文媚 文/图

新闻推荐

容县沙田柚发布全新标识

容县沙田柚的品牌标识。南国早报记者刘冬莲摄扫一扫,看图片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刘冬莲)容县沙田柚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容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