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楼长是望眼新 梧州人出游

梧州日报 2019-07-15 09:02 大字

真武阁三层上斜伸出的“昂”,与古经略台的悠远意味相映成趣。检验真武阁悬空柱的方式,我当年直接用手,现在女儿用了一把扇子从柱子下穿过。

儿时至今,我到真武阁的次数,不下五次了。千年古楼,岭南奇观,雄风浩然地伫立在绣江边,在我眼里,每看一回,每有新意——

麦坤 文/摄

真武阁所在的容县,距离我所居住的岑溪,路程大约为80公里,这是我得以常游真武阁的缘由。

初游:惊奇雀跃

四十年前,当我还是幼童之际,父亲领着我到容县探望在那里工作的伯父,我就在那一年第一次游历了真武阁。

记得父亲指着一座镶嵌小青瓦飞檐屋顶的楼阁对我说:“你看,那就是真武阁,它有四根柱子是不着地的哟!”父亲带着我走到一根柱子旁,蹲下来,对我说:“你把手从柱子下穿过去。”我看着那根高高的、粗粗的黑色大木柱子,心里发毛,对父亲说:“我不敢,万一柱子掉下来,我的手就被砸断了。”父亲哈哈笑起来:“傻孩子!这柱子悬在这里,起码四百多年了,放心吧,不会的!”我小心翼翼地把手伸到柱子下,孩童的手小,果然就顺利地从柱子的这一边进去、那一边出来,我像完成一个壮举一般,欢呼雀跃起来。

现在想来,我的这一举动,起码证明,真武阁悬空的四根木柱子,距离楼板起码有2厘米的空隙,而柱子的上方,承载着三层楼阁的全部重量!这是我对真武阁之奇的第一次认识。

再访:验证其巧

第二次到真武阁,是我初中时学校组织的一次集体活动。

这次,我用一个少年的目光,细细打量了这座美丽的楼阁。真武阁共有三层,建造在一个名为“经略台”的平台之上。由于二、三层的楼层较低,从下往上望去,像是直接从一层的屋顶又飞出两层翘檐来,予人优美灵动的视觉。楼阁通体用黝黑的木质梁柱建成,屋顶沿着飞檐的走势,一行一行用小青瓦镶嵌出优美的线条,与朱红色的屋脊成鲜明对比,三层屋顶正脊正中的火球和两边对称分布的鳌鱼、狮子、鲤鱼、仙鹤,两侧有矫捷欲飞的喷水飞龙,显得色彩素雅,大气庄严。

出发前,班主任向我们介绍真武阁通体用木材构造而成,整个楼阁没有一颗铁钉,通过榫卯连接,造就数百年不腐不倒的传奇。冲着这一点,上楼之后,我把专门带来的磁石拿在手里,沿着木柱、窗台、楼板一路扫过去——磁石毫无反应,老师的话验证了!这时,我再次想起老师的叙述:“因为真武阁造得很美,造得很巧妙,人们都传说,它是鲁班得道成仙之后的杰作呢。”

重游:认知丰满

近几年,我又数次游历真武阁,视觉中、认知中,真武阁不断丰满,天南杰构的形象高高伫立。

首先,真武阁的建造点就是一奇。众所周知,真武阁位于广西容县城东绣江北岸、古经略台之上。之所以冠以一个“古”字,是因为经略台建造于唐代,比建造于明代的真武阁早了800多年。经略台建于绣江的一个河湾边上,下面就是滔滔而过的绣江水,站在台上放眼望去,视野雄廓、胸襟浩然,可知当日元结在此练兵的用意了。

而真武阁之所以能历经数次地震与强风,依然屹立不倒,据说道理就在于它的基础是沙地:地震时,一切地层、地面的物体是移动的,所以真武阁基层的沙在动、真武阁本身也在动,根据“负负得正”的道理,这也形成一个“动动得静”的结果,于是,虽震动强烈,但地震的威力尚未通过沙子传到真武阁,就已经消失于无形,所以真武阁兀自安然。

其次,真武阁的构造也是一奇。真武阁通体用黑色格木建造而成,资料显示其整体构造共有二十根柱子,其中,一层的八根木柱以石鼓为基,直通顶层,支撑起三层楼阁的全部荷载;二层四根悬空柱,以“杠杆原理”为依托,在八根通柱串联起楼层里分上下两层横贯的七十二根挑枋的前提下,这些挑枋就像天平的横梁,向外一头稍长,挑起向空中缓缓伸展开去的宽阔瓦檐;向里一头稍短,挑起的正是这四根悬空的内柱,内柱于是借此做到了“头顶千斤,脚不落地”。

当前,这座南天名楼,已经与容县博物馆、贵妃巷、容州古衙一起,打造成容县著名的景区,继续焕发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新风采。

容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