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泉集珍 玉林出土古代钱币鉴赏
▲图③:唐楷书开元通宝
▲图⑤:明元宝形银锭
▲图④:宋楷书太平通宝
▲图②:东汉篆书五铢钱
▲图①:秦半两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货币统一,印行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此后历代基本沿袭了国家统制货币的政策。
半两钱以重量命名,秦为半两,汉为五铢,南北朝时期基本因袭前代,这样的情形一直延续到唐代。公元621年,唐高祖李渊一改前代做法,首创年号、宝文的货币命名和单位体系,并一直延续到了清代。
历史上,由于货币的铸造和使用量十分巨大,目前,全国各地都有大量的实物留存。这些留存下来的古代钱币,被世人称为古钱或古泉。
依据考古资料,笔者总结和分析了玉林各个历史时期钱币的出土情况,并选择了一些具有重要价值或玉林考古中较为常见的古代钱币给大家做品鉴——
秦汉古钱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桂林和象郡,今之玉林才开始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而王朝货币体系也随之进入玉林地区。汉代,作为内陆沟通连接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合浦的重要水路和陆路通道,玉林沿线的过境贸易大幅扩展,而相应的货币流量也快速加大,并一直延续到了南北朝时期。
对于这一时期的货币遗存,目前仅在容县、博白、北流有所发现。其中在1974年2月,容县松山镇田僚山出土了玉林目前时代最早的1枚货币——秦半两。除此之外,还出土了汉五铢钱、新莽货泉、大泉、三国直百五铢等多种钱币。
图①:秦半两,直径3厘米,穿(孔径)1厘米,重5克。钱币圆形方孔,无内外廓,素平背,面文右读“半两”。1975年5月容县松山镇田尞山出土。
容县出土的秦半两是玉林出土时代最早的钱币,而在1979年博白县南流江大桥下游河滩出土的2000多枚东汉篆书五铢钱则是汉代玉林南流江丝路贸易的历史见证。
图②:东汉篆书五铢钱,直径2.5厘米,穿0.9厘米,重2.3克。面文篆书,左右读法“五铢”。1979年博白县南流江大桥下游河滩出土。
隋唐古钱
隋唐时期,特别是在唐代,玉林各地分置州县,建制逐渐完备,并最终形成了现今行政区划的雏形。这一时期,各地的发展因地理位置、水陆交通条件的不同,发展并不均衡,但人口和聚落却都在显著增多,货币遗存也相对较多。如容县的容厢、松山等乡镇、兴业县的石南镇凤东村、博白县的沙河镇沙河村、福绵区的成均镇平威村等地,就发现和出土了数量众多的唐代窖藏货币。
图③:楷书开元通宝,直径2.4厘米,穿0.6厘米,圆形方孔,楷书旋读“开元通宝”,1981年兴业县石南镇凤东村出土。
宋元古钱
宋元时期,随着国家经济中心的南移,岭南地区的开发进入了快车道,玉林地区的工商业发展更趋繁荣。这一时期,北流的岭垌窑、容县的城关窑、兴业的平山窑逐渐崛起,这些地方所生产的瓷器大量外销,而起始于唐代的绿鸦冶铁场,此时则也进入了它最鼎盛的时期。
发达兴盛的工商业,带来了大量的货币流动,现今,在玉林的各个博物馆所皆收藏有大量的宋代钱币,且多为本地出土。如容县从1972年起就曾先后发现了50多处的宋代窖藏钱币遗址,而在陆川县,上世纪70年代在米场公社曾发现有几乎包含了宋朝各个时期官方货币的窖藏钱币遗址;另外,在玉林的樟木镇、玉林市政府大院、南流江玉林城区段也都发现了大量的宋代钱币。
图④:宋楷书太平通宝,径2.4厘米,穿0.6厘米,1986年12月容县石寨镇深柳村出土。钱币圆形方穿,狭廓,宽缘,面文直读,素背。
明清古钱
明清时期,随着美洲白银的大量流入,中国的货币体系出现了十分显著的变化,白银逐渐成为大众化、普及化的流通货币。这一时期的玉林,同样也不例外,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容县的石头镇甘冲村鹞鹰岭和容城镇派出所工地就曾先后出土了共计44枚的明代窖藏银锭。除银锭之外,在容县厢西、松山乡等地还出土了大量的明代铜钱。而在陆川县平乐镇、容县县底镇周冲村、玉林市二医院工地等处还出土了数量不少的清代铜钱、铜币。
图⑤:明元宝形银锭,1983年3月容县石头镇甘冲村出土,共38件,重947克。银锭呈元宝形或复斗形。两头微翘,中间微凹,锭面有细密的螺旋纹,底部布满蜂窝状小孔。
秦代的半两钱与三国时期的钱币埋藏在一起,说明其使用流通的年代在三国,并不能证明其在秦代的玉林流通。而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汉代的五铢钱是目前得到确切证明,在汉代玉林真实流通的古代钱币,是玉林地区最早的流通货币。
从汉至清,玉林的古代钱币遗存伴随着玉林的开发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渐次增多,出土和发现量与玉林的发展史基本吻合。虽然,这些古代钱币在全国的存量较大,也并非珍惜品类,但确是玉林古代发展史的实物见证。研究和利用好它们,对于求证和论述玉林古代历史将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通讯员 于少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詹丽萍通讯员陈泽军)为进一步落实和扩大粤桂旅游合作成效,促进玉林市旅游发展南向、东融,内联外聚,近年来,由容县作...
容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