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山歌唱晚晴

玉林日报 2018-05-16 10:30 大字

“而今政策实在好,处处为民谋安康。全面取消农业税,医保农保不用慌。农村改变旧陋习,清洁卫生屋亮堂。十亿神州山河美,全面脱贫奔小康。”今年4月18日是农历三月三,容县山歌节在县底镇举办。玉林诗词学会会员、容县80岁高龄的农民山歌手谢义光以歌词健康、声情并茂、形式通俗的特点获得二等奖。这也是容县今年参加“三月三”山歌比赛年龄最大的山歌手。

从小喜欢唱山歌

生于1938年的谢义光是容县自良镇中平村柳堂屯人,虽然只有高小学历,但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从小便爱写爱唱山歌。“我在读小学的时候,就喜欢上了文学,对《唐诗》《宋词》更是爱不释手。1960年,电影《刘三姐》上映后,广西兴起了山歌热,我也跟着学唱山歌。早也哼,晚也唱,可以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谢义光介绍道。1964年,农村掀起了业余文化热,他带头组建了自良镇(当时叫公社)第一个村级文化室——柳堂文化室,利用工余时间,创作了大量歌颂共产党、歌颂毛主席、歌颂社会主义祖国、歌颂农村大集体的山歌。每逢正月的初一至十五,中秋节和其他闲暇时间,谢义光便以文化室为平台,组织附近男女青壮年进行山歌对唱。一唱一和,好不热闹。“歌唱柳堂文化室,老少同心喜建成;布票艰辛(当时每人每年国家只发3尺布票)众人献,直冲斩柴好热情(卖柴卖谷筹经费)。”柳堂文化室在一次公社文艺汇演比赛中获得第一名。

歌声响遍县内外

谢义光创作和演唱山歌的天赋,引起了容县文化部门的关注。1977年,他担任容县文化馆采茶队艺术指导,1981-1984年,又担任容县文化馆采茶辅导队队长。他虚心向容县采茶戏和山歌创作老前辈学习,带领采茶队的骨干到黎村、杨村、灵山、杨梅、六王和石头、自良、县底等乡镇搜集创作素材,挖掘各地山歌创作艺术特点,总结整理后指导山歌创作和采茶队的演出。期间,他除带领采茶队深入全县各乡镇巡回演出外,还带领采茶队到玉林、梧州和广东的信宜、罗定演出,深受群众欢迎。一次,他带领采茶队到梧州市藤县象棋镇龙凤村演出,除表演采茶戏外,他还即席创作和演唱了20多首歌颂龙凤和与龙凤村风俗习惯有关的山歌。如:“龙凤人民同心志,跨江大桥远传声;小康道路处处畅,山村四面汽笛鸣。”博得1000多名观众的热烈掌声。同时,谢义光还主动担起采茶和山歌创作的业务辅导重担,每当演出结束后,他都挤出时间与各地采茶和山歌爱好者座谈,切磋创作和演唱的技艺及心得,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其中,县底镇、自良镇和浪水镇等地不少山歌爱好者都是师从谢义光的。

我用山歌唱晚晴

进入21世纪后,年过六旬的谢义光重新回到家乡,但他创作和演唱山歌的热情不但不减,反而更加高扬。他在当地组建了一支平均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山歌队,经常聚在一起吟唱山歌。他不时组织老年山歌队外出旅游,游到哪里唱到哪里。2004年夏,他组织老年山歌队游绣江,刚到自良绣江码头,便马上放开喉咙,放声歌唱:“旅游来到绣江边,一江两岸紧相连;青山知情向后退,机船破浪永向前。坐着游船览江边,江中上下都是天;风和日丽天作美,心花怒放众老年。”2012年4月,他又组织老年山歌队游凌云、乐业、巴马等地。车上,谢义光唱:“唱起山歌乐悠悠,白发老翁去远游;先到凌云添壮志,再到乐业望坑沟。探访巴马人长寿,传闻百岁少白头;皆因景区环境好,生态保健秋过秋。”赢得队友们的阵阵掌声。

如今,谢义光已经80岁了,为了把吟唱山歌的经验传于后人,他从曾经吟唱的数千首山歌中精选编辑出版了《谢义光山歌拾萃》。这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缅怀历代宗功祖德,主张礼义廉耻,忠孝为人;下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喜吟改革开放,鸿爪留痕。

谢义光说:“唱山歌能抒发人的情感,起到以歌会友,以歌传情,以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科学文化知识等作用,对人体健康有益。我今后还要继续创作山歌唱晚晴!”

新闻推荐

佳果 带“火”乡村游

本报容县讯“天气这么好,竹山湖欢乐谷景区距离县城相对较近,交通也很方便,正好带着孩子到近郊去感受一下田园乐趣。”5月5日...

容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