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赏瓷城关 一眼千年

玉林晚报 2018-01-14 12:02 大字

宋瓷展示宋容县窑绿釉印花缠枝菊纹盏,高4.5厘米,口径11厘米,足径4.3厘米。2014年容县城关窑址松脂厂窑区出土。器口外撇,斜壁,小圈足。通体施绿釉,内壁以印模印制缠枝菊花纹,碗心为月华纹。宋影青釉葵瓣碟,二级文物,高3.5厘米,口径18厘米,底径5.2厘米,重220克。1990年容县城关窑址下沙窑区出土。碟口呈葵瓣式,板沿,浅弧腹,卧足。通体施青白釉,胎体轻薄,器内葵瓣口相对处凸起出筋,外壁相对处则形成凹线,素面无纹。宋酱釉葵口折腰碟,一级文物,高4.2厘米,口径16.7厘米,底径4.7厘米,重210克,1953年容县城关窑址下沙窑区出土。碟呈六瓣葵花式,侈口,折腰,小圈足。整体施酱釉,造型端庄、轻盈秀美。酱釉是一种以铁为着色金属元素的高温釉,釉中氧化铁和氧化亚铁的总量达5%以上。宋代是广西瓷业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那时,玉林似乎也并不甘人后。

1963年,广西发现首座宋代窑址兴安严关窑址,至今所发现的宋代瓷窑遗址达62处,容县就在其中。容县城关窑址发现于1964年9月,分布在县城东、西、南郊绣江两岸6至7公里的范围内,共5个窑址区,采用龙窑烧造,其大者一次可装烧两万余件,蔚为可观。

宋酱釉葵口折腰碟、宋影青釉葵瓣碟、宋容县窑绿釉印花缠枝菊纹盏,城关窑出土的这三件瓷器,其胎体轻薄、胎质细腻,形态、色彩各异,类冰似玉。一眼千年,它们让我们穿越时空,看到了城关古窑的多姿多彩,更让我们领略到了先人们的智慧、美学和品位。

容县城关窑址的发现与发掘

宋代是广西瓷业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虽然目前尚未找到相关的史料记载,但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事实的确如此。

自1963年广西发现第一座宋代窑址兴安严关窑址开始,截至目前,考古工作者先后在藤县、容县、北流等地发现宋代瓷窑遗址达62处,涵盖了广西的32个县市区。

广西宋代窑址分布广泛,数量众多,所产瓷器属于南方青瓷系统。其中,北流河沿岸一带,如容县、北流、藤县等地的瓷窑以生产青白瓷为主,所产瓷器胎体轻薄、胎质细腻,胎釉结合好,有透明感,釉色青白,类冰似玉,十分精美。

容县城关窑址发现于1964年9月(有文字记录时间,实际更早),1965年当时玉林地区的文物普查对其做了详细的调查记录。

1979年3月至5月,当时的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对该窑址又进行了一次复查,并对部分窑区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基本搞清楚了容县城关窑址的时代、分布、性质、烧造工艺、产品系列等情况,于1987年在《考古学集刊(第5集)》上正式公开发表了《广西容县城关宋代瓷窑》的发掘报告。自此,容县城关窑才为世人所熟知。

1984年,容县城关宋代窑址被公布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关5大,采用龙窑烧造窑址

容县城关窑址主要分布在容县县城东、西、南郊绣江两岸6、7公里的范围内,共有5个窑址区。分别为变电所窑址、松脂厂窑址、河南上埌窑址、东光下埌窑址和红光窑址。

容县城关窑采用龙窑烧造瓷器,瓷器坯体用垫具(支钉、垫饼、垫圈、垫座)承托足部,放入匣钵,一钵一器,堆叠仰烧。容县城关窑瓷器的烧造规模很大,据考古人员对1979年发掘出土的一条龙窑的粗略估算,整个龙窑窑室一次可装烧瓷器达两万余件,产量蔚为可观。

容县城关窑所产瓷器在装饰工艺上多采用印花和刻划花,装饰图案主要有莲瓣、菊瓣、荷花、团菊、缠枝花卉、卷草、双凤、婴戏、水波游鱼、海水龙纹等。

容县城关窑的主要产品为碗、杯、盏、盘、碟、壶、瓶、罐、樽、腰鼓等。器型多样,装饰精美,釉色除主要的影青外,还有青黄、玳瑁、翠青、铜绿釉和铜红釉等。其中,高温铜红釉、铜绿釉在北宋晚期容县城关窑的出现,被誉为是“宋代瓷业史上的一个创举”。

通常来说,窑址出土器物,多为古代瓷窑废品区的遗物,充斥其中的是各式各样的残次品,能找到品相较好的瓷器,实为少数,亦相当困难。

宋酱釉葵口折腰碟、宋影青釉葵瓣碟、宋容县窑绿釉印花缠枝菊纹盏,这三件容县城关窑瓷器为城关窑遗址区出土,其中前两件还是从废品区的匣钵中分离出来的,在部分地方还残留有少量的废渣粘连,但总体而言,品相保存较好,器型、胎体、釉色特点鲜明,特别是酱釉、绿釉、青白釉的三色釉完整器物留存,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城关窑,对研究宋代容县城关窑的产品特点和烧造工艺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十分珍贵。

新闻推荐

关古、阁奇、环美、水秀、长寿大美玉林,桂东南岭南风情旅游等你来

在美丽的桂东南有一颗晶莹剔透的明珠,她的名字叫玉林。历史文化深厚,自然风光秀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广西最大的侨乡。关古、阁奇、环美、水秀、长寿旅游资源特色、大自然的鬼斧...

容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