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县白李家河村壮大集体经济为乡村注入新动能

榆林日报 2021-12-17 08:36 大字

通讯员 贺萌 高飞

一直以种植玉米、谷子、糜子等作物为主的清涧县老舍古便民服务中心白李家河村,今年种植的70亩水稻喜获丰收。村民们在欣喜之余议论纷纷,原来传统的旱地也可以种植水稻呢。

该村党支部书记李保忠介绍说,为拓宽集体产业发展路子,今年年初,村上经过多方考察,决定利用村里川坝地规划实施稻田养蟹项目。说起如何想起在传统的旱地种水稻,李保忠说:“白李家河村土壤肥沃,且村里有一股活水,不仅水量大,而且水质也好。横山和鱼河可以种水稻,我们这里和那两个地方的气候环境差不多,我们这里也应该可以种。”

有了想法,说干就干。“今年开春,村上安排专人去横山考察学习水稻种植技术和经验。”李保忠说,“取经”归来时,他们还邀请了横山当地种植水稻的能手高治军来到村里,进行“手把手”指导。在专家的指导下,村里把70亩的坝地分割成5个地块,分别种上了适合陕北气候、生长周期不同的稻种。

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村里还引进了稻蟹立体混养技术。高治军介绍说:“稻田蟹虽然个头不大,但是味道鲜美。发展稻田养蟹生态种养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水稻产量还能优化水质、改善土壤环境。”

今年46岁的村民白小军,家里有四口人,均以务农为生。自村集体稻田养蟹新型农业示范项目启动以来,他便开始在试验田里务工。“我一天工钱170块,今年只干了3个月就赚到一万多元,而且村子都不用出,不耽误自家的农活儿。”白小军高兴地说,“祖祖辈辈一直种的都是传统的旱地农作物,靠天吃饭,产量低,这个项目非常好,水稻管护也不复杂,现在把水引到田里,种上水稻,收入也明显增加了。”

虽然白李家河村是第一年开始种植水稻,但高效的产出激发了村民种植水稻的热情。李保忠说:“今年种的稻米收入30万元,养的稻蟹收入10万元。明年我们村要进一步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把现有的坝地全部栽上水稻、养上稻蟹,让‘旱地变水田,水田成风景’。”

据了解,近年来,白李家河村聚力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如今,白李家河村以村集体产业为依托,形成了村级有特色、户户能受益的发展新格局。

其中,2018年,白李家河村利用村内闲置土地修建养鱼基地和休闲垂钓园,并通过招商引资向外承包经营。同时,以集体经济合作社为投资主体成立清涧县白李家河村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整合村内其他产业,进行综合开发经营,目前已形成了以乡村旅游产业为主导的“源上农庄”产业项目,带动村民以务工、自主创业、分红等方式,参与到村内产业开发经营中来,让村民实现稳定收入。

村民刘姣在“源上农庄”水上乐园经营着一个餐饮小吃店铺,通过这个店铺,她每年收入不少。“自从水上乐园开始营业以来,一到夏天,来我们村休闲旅游的人就络绎不绝。我用村里免费提供的小店铺,一个夏天可以营业三四个月,每天差不多能卖四五百块钱,一个月可以卖一万多块钱呢。”刘姣开心地说。

新闻推荐

育婴员培训

本报讯(记者陈静仁通讯员刘波)11月23日,在清涧县劳动力服务培训中心,来自扬州技师学院的老师王菲,为参加培训的学员们手把手地...

清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清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