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村教育事业奉献青春 常利菊用爱点亮孩子未来

三秦都市报 2021-01-08 01:27 大字

“由于大多数学生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孩子们由爷爷奶奶看管,过分溺爱,使得孩子们身上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的家长也并不是像城里家长那么配合科任老师。”榆林市清涧县折家坪镇中心小学老师常利菊说。

2013年,常利菊被分配到清涧县折家坪镇中心小学支教。至此,带着对教育的无限美好开启了她的教育生活。当时信心满满的常利菊,想着一个大学生教小学生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多易必多难。

常利菊转变了教育思路,她决定静下心来,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和家长们相处。慢慢地,她发现大部分问题迎刃而解,于是对乡村教育由最初的头疼变为慢慢享受。每当看到孩子们的成就,常利菊就会感到无限的幸福,做了几年的教师,这才觉得自己成了一名真正的走进乡村孩子们的教师。

“我不断地和家长沟通,转变他们的理念,让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把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家长会、微信群的形式传递给家长们,慢慢地家长们也认可了我的教育理念,把孩子放心地交给我。”常利菊说。

常利菊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在一个班级,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成为社会精英抑或成功人士,但是在未来,每一个孩子肯定会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常利菊经常告诉孩子们,希望他们将来不论是什么地位或什么职位,都要做一个善良、正直、有道德底线的人,她不求人人都是社会精英,但求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孩子们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8年时间里,常利菊先后获得了很多荣誉:2017年清涧县教坛新秀,2018年清涧县优秀教师,2019年荣获榆林市第七届好人“师德标兵”,榆林市十大行业百名标兵千名示范“教育行业示范人物”,2020年入选陕西省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等。这些荣誉都是对她教育工作的肯定。常利菊说,今后,她还将一如既往地在农村工作,为了农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点亮孩子们的未来。

本报记者李波

新闻推荐

贺景卫:带动村民 趁“枣”致富

贺景卫(左一)和家人计算今年的收入文图/本报通讯员李斌刘波核心提示清涧县石盘便民服务中心磘则山村地处黄河岸边,是红枣优...

清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清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