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景卫:带动村民 趁“枣”致富

榆林日报 2020-11-30 08:46 大字

贺景卫(左一)和家人计算今年的收入

文图/本报通讯员李斌 刘波

核心提示

清涧县石盘便民服务中心磘则山村地处黄河岸边,是红枣优生区。2006年,村民贺景卫从教育岗位离岗后,在村里创办了红枣加工企业。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他不仅供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走上工作岗位,缔造了一家人的幸福生活,还带动周边不少村民共同致富。

建起传统烤炉 从事红枣加工

贺景卫出身于普通农民家庭,1987年,他从中等师范学校民教班毕业后在石盘教书。2006年,由于家庭原因,贺景卫不得不离开三尺讲台,开始了他的红枣创业生涯。“虽然我后来无奈地离开,但我还是喜欢教育事业。我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不管是我的学生还是自己的孩子,我都用尽全力去培养。”贺景卫说。

创业之初,贺景卫建起传统烤炉,开始红枣加工。当时因为村里条件差,交通不便,加之他刚开始创业,不了解市场行情,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使他的创业之路充满艰难,只能勉强维持生计。但贺景卫并不满足于现状,他通过多次外出考察,发现周边县区从事枣馃馅加工的企业很多,但为企业提供枣泥原料的却屈指可数。

看准市场前景 进行产业调整

看到这一市场前景后,贺景卫把原来加工糖枣、普通干枣的生产线全部停掉,开始为枣馃馅企业提供原料。他和妻子既当老板又当工人,一边生产一边推销,拉着生产好的红枣原料到绥德、子洲一带,联系枣馃馅生产企业,向他们推销自己的产品。渐渐地,他凭借着诚信为本、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赢得了枣馃馅生产企业的信赖,业务逐步扩大到西安、延安等地市场,与上百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随着市场的开拓、订单的增加,贺景卫原有的厂房已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2019年,贺景卫重新选址,租赁了一座占地500多平方米的厂房,并注册成立了清涧县宜丰惠农枣业有限责任公司,购置了新的加工设备。

扩大生产规模 带动乡亲致富

企业发展有了稳定的收入后,如何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摆在了贺景卫的面前。经过一番思考后,他决定把红枣原料分配给个体村民,由村民经过清洗、去核等初加工后,再由公司进行回收。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先后有24户村民加入到生产行列,加上公司里的工人,累计有30户村民和他一起发展红枣产业,户均每年增收近2万元。

石盘便民服务中心黄沙峁村的枣农郝建生一直给贺景卫的公司供货。郝建生说:“我每年给他供二三十万斤的红枣原料,他的人品很好,我们俩关系也好,所以我一直把货供给他。”

如今,贺景卫的几个孩子也先后从大学毕业,纷纷走上工作岗位,成家立业,一家人过上了甜蜜幸福的生活。

近年来,清涧县出台了多项惠农、扶企政策,大力支持农户和企业发展红枣产业。对于贺景卫来说,红枣是祖辈们千百年来留下的“铁杆庄稼”。各项惠农政策的出台,更坚定了他发展红枣产业的信心。贺景卫说:“现在政策好了,跟我一起干了十多年的村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把周围能利用的劳动力都利用起来,让大家共同富裕,过上小康生活。”

新闻推荐

保护传统村落民居 留住记忆记得乡愁

榆林市政协存在问题(一)重视程度不够,保护规划滞后。政府还未出台行之有效的支持政策和机制,也未打造出可资借鉴的优秀案例...

清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清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