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自有能医手一壶清气满乾坤 记“最美健康守护者”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刘艺鸣、吴晓燕

济南日报 2019-04-22 11:31 大字

工作中的刘艺鸣护理中的吴晓燕医院外景

她们,一位是大医精诚、杏林春暖的医生,一位是救死扶伤、白衣素雅的护士;一位是精益求精,被病患视为明灯的“医神”,一位是秉承生命至上,践行“白衣天使梦”的新时代南丁格尔。她叫刘艺鸣,是神经内科的专家;她叫吴晓燕,是胸外科的护士长。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齐鲁医院的医护工作者。而今,刘艺鸣和吴晓燕双双荣膺第四届“最美健康守护者”的称号,在她们的身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刘艺鸣 甘当﹃郁金香﹄的守护神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常务副主任刘艺鸣的微信头像是一片盛开的郁金香,这是有深刻寓意的。刘艺鸣说,郁金香象征着“博爱、幸福、永恒”,被指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的标志物,而她,则想做一名“郁金香”的守护者。

微信群和病友会的守护者

刘艺鸣组建了几个微信群,根据病人的不同病情,她细心地分门别类,如“PD”群、“MSA”群、“PSP”群等。为的就是不让病情进展快速的患者影响到进展缓慢的患者的治疗信心。而刘艺鸣在群里的角色,就是免费为患者解疑答惑、排忧解难。为了鼓励患者,她特意把“PD”群名改为“我们不怕,快乐前行”。因为工作繁忙,刘艺鸣不能一一回复每个病人的问题,但她又想照顾到大多数人,所以,刘艺鸣就在热心患者的帮助下,每周集中回答咨询率最高的问题。在“帕友”写给刘艺鸣的小诗里,你同样可以体会到,这位神经内科专家在患者眼里是怎样的形象,“您就是个医生,却像患者的家人,平常却不平凡;因为在我们的眼里,您就是天使,您就是希望,您就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

加上今年,刘艺鸣已经连续13年义务举办帕金森病病友会,以此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此病的认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13年来,刘艺鸣带领团队义务举办“世界帕金森病日义诊”活动,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热爱和信任,被患者和家属称为“帕金森病患者的守护者”。从联系场地、组织专家到讲座内容,甚至为患者准备点心、纸笔这样的小事,她都精心安排。一提起“帕友”们,刘艺鸣就会情不自禁地夸赞他们坚强、乐观。她特别骄傲地告诉记者,今年病友会的精彩文艺节目都是“帕友”们的原创,特别让她感动。

刘艺鸣的关怀,不仅仅是为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患者减轻痛苦,还帮助患者重新找到幸福。在刘艺鸣的患者里,有一位年近30岁的女性因为被误诊为帕金森病,导致家庭破裂。后来,这位患者找到了刘艺鸣,经过仔细检查,刘艺鸣确诊她其实患的是多巴胺反应性肌张力障碍,并不影响婚后生活,也可以做母亲。2018年,这位女患者摆脱了生活中的阴影,重新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做有灵魂有情感的事业

30年的从医经历,不仅让刘艺鸣医术愈发精湛,而且还培育了她一副博施济众的心肠。“我觉得,做一个好医生,首先得有爱心,然后再有责任心,因为你有爱心的时候你才不觉得苦,你才觉得你的付出是值得的;如果你有责任心,你才能把你的病人当成头等大事,他的健康、他的康复是你的头等大事。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说,如果你想做一个好医生,你首先要热爱这个工作,一定要体会一下做病人的感觉。”刘艺鸣说,“不是任何工作都可以当事业,但是医生要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事业,不仅仅是职业,因为这是有血有肉的,这是有灵魂有情感的。”

深刻体会到病人所需的刘艺鸣决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更多的人。作为山东省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的学术带头人,为了使更多的医生掌握帕金森病的诊断和治疗,她每年都会下基层巡讲至少6次,聊城、菏泽、烟台、东营、潍坊、临沂、德州、淄博、青岛……都留下了刘艺鸣的足迹。有人问她,何苦搞得自己这么累,刘艺鸣笑呵呵地说,“看到病人好转,我就高兴,看到病人和家属对我的期盼,我就有了责任和力量!”一切为病人着想

刘艺鸣的时间被排得满满的,查房、门诊、教学、科研,尤其周二、周四两整天的门诊,忙得不能按时下班和吃饭。周末的两天也大多在学习、讲课中度过。刘艺鸣之所以被“帕友”们称之为“医神”“菩萨心肠的天使”“拓荒的牛”“奉献的春蚕”,还在于她对自己严格的要求。“我看病的原则是,要细致问诊、全面查体、不遗漏对疾病诊断有帮助的细节,完善必要的检查,一切为病人着想。”她的门诊病人很多,面对患者,她都会耐心、细致地问询,仔细观察病人的语言和动作。她的患者大多数是老年人,也有很多人讲她听不懂的方言,她都不厌其烦,无论贫富都亲切对待,也尽可能为患者节省费用。“都说我的专家号难挂,网上放出来几分钟之内就会被抢光。帕金森病是慢性病,既有运动障碍又有焦虑、抑郁、疼痛、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大部分患者需要我花15分钟甚至更多时间去诊断和开处方。但是,外地患者来济南并不容易,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想一想那种迫切感,我就不忍心,每天再加10多个号。”这样一来,刘艺鸣基本上都不能按时下班,经常会工作10个小时,而她还要忍受颈椎病的痛苦。有“帕友”记录了刘艺鸣加班的场景:楼道内的主灯

已经关闭,很多诊疗室已经关闭,唯独刘教授的房间里灯火通明,门前还有许多双期盼的眼睛,“再丰富的语言,也难表达我们的所感所想,岂是一声谢谢所能包含,只祈盼,您能正常下班!”

一位来自泰安的患者,六年前帕金森发病时来势凶猛,手抖、面具脸、走不动路,经过刘艺鸣的系统诊治,到现在病情一直被有效控制,患者发自内心地感谢刘艺鸣给予的精心有效治疗。在感谢信里,这位患者说:“我为有幸遇到刘教授感到感恩、感谢、感动!她真心为病人着想,当时我本来要做个核磁共振,刘教授表示我的病情很明确不需要做检查了,家里本来就不富裕,一下子省下了七八百块钱,按照刘教授制定的方案回去吃药,我的病情得到了很大缓解。”兢兢业业,无私奉献

刘艺鸣心系患者,忙碌的工作使她常常没有时间陪伴家人。2017年4月的“世界帕金森病日”,她父亲心衰住院,心脏内科通知她老人病危,她还是坚持开完病友会和义诊才回病房陪伴父亲。作为科室常务副主任和党支部书记,工作中,她以身作则,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2018年9月8日,第二十一届中华神经内科学术年会在上海召开,刘艺鸣有大会发言和讲座,但恰好在会议前5天医院接到陕北义诊任务,考虑到同事们都安排好年会学术交流,她毅然放弃会议,参加了陕北老区帮扶医疗工作,8天里义诊300多人,是医疗组工作量最大的一位。时至今日还通过微信指导两位清涧县的患者治疗。

每个人都是“医养名城”的一分子

“现在咱们济南在打造国际医疗康养名城,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其中的一分子。等我退休以后,会每个月拿出一定的时间去做义工帮助其他人。我特别希望建立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爱中心,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关爱和治疗,这些患者都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怀。康养名城的建设,就是用全社会的爱来帮助有需要的人。”刘艺鸣说。

吴晓燕病人的肯定就是最大的褒奖

吴晓燕,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护士长,她的座右铭是:“从医者,就要忠于职守,心无旁骛;当护士,就要心系患者,尽职尽责。”吴晓燕获得的荣誉很多,但自认为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她只想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人生的光彩。

从平凡到不平凡

吴晓燕2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临床第一线。在“白衣天使梦”中感悟人生,在平凡的岗位上传承南丁格尔奉献精神,用爱心和汗水呵护每一位患者。秉承“生命至上”的工作信念,磨练出一身过硬的专业技能,以春蚕吐丝般的敬业精神挽救了无数危重患者的生命。

担任胸外科护士长以来,吴晓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专业精神带出了一支团结奋进、不断开拓创新的护理团队。她常对护理姐妹们讲:“护理工作平凡而又简单,但是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工作干好就是不平凡。”正是在这种信念的鞭策下,她带领自己的护理团队把一件件平凡而又简单的护理工作踏实做好,一步一个脚印地使胸外科护理工作不断向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迈进,科室各项考核成绩始终居于全院首位。

多年来,吴晓燕始终扎根临床一线,竭诚服务患者。她说:“病人无医,就会无望,病人无护,就会无助,我们不能让病人感到无助。”为了病人,她不知放弃了多少个休息日,不知多少次在睡梦中被叫醒。记得一个寒冷的冬夜,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她从睡梦中唤醒,“护士长,12床大咯血正在抢救,静脉穿刺非常困难”。她二话不说立即顶着凛冽的寒风赶往病房,凭借精湛的技术快速地为患者建立了静脉通路,将维系生命的血液输入患者体内。病人苏醒了、得救了,而她却忙碌了整整一夜……多少次、多少回,这样的事情她早已记不清了。

胸外科病人手术难度大、风险系数高,呼吸道并发症多。呼吸道管理是围术期护理的重中之重,吴晓燕开展了围术期集束化气道管理项目,通过“术前气道准备四部曲”及“术后六步协助排痰法”对手术患者进行呼吸道管理,有效减少了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该项目得到了胸外科医生的高度认可,吴晓燕也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呼吸道管理专家”。100%满意度是怎样炼成的

作为胸外科护士长,吴晓燕深刻意识到,护理要发展,质量是关键。为此,她创新科室一级质控模式,细化检查方案,实行“日质控与周质控相结合、日整改与月整改相结合”,做到“日有重点、周有专项、月有总结”,为患者手术安全保驾护航。同时,应用品管圈等管理工具探索质量改善,提升护理品质。连续几年,科室优秀项目在医院“护理品质管理成果比赛”中获一、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品管圈项目“心馨圈”在山东省护理部主任培训班上示范展示,受到各方专家好评,“肺福之言圈”荣获山东省第二届品管圈大赛二等奖和第六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唯一特等奖,其标准化成果在全院推广。吴晓燕在品管圈推进工作中表现突出,被医院聘为品管圈培训基地首批培训师,负责院内培训及省内巡讲工作,并作为医院护理品管圈推进委员会核心成员,参与医院品管圈的审核、指导和监管工作。由于胸外科在一级质控方面的突出成绩和表现,被医院护理部授予“护理质控标杆病房”荣誉称号,并作为先进典型组织全院护士长轮转学习,带动了全院护理质量的改善和提升。

创优无止境,服务无穷期。在吴晓燕的带领下,胸外科作为齐鲁医院首批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在医院率先实施了以“服务创新、感动服务”为核心的一系列优质护理服务举措。并将ERAS理念应用到优质护理服务中,积极创建ERAS病房,开展了多个快速康复管理项目,如构建围术期气道管理360模式、科学早期下床活动项目、肠内营养集束化管理、VTE预防管理、构建全程健康管理平台项目等,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加速了患者康复。

除此之外,吴晓燕带领她的医护团队用心与每一位患者交流,每逢中秋节、除夕夜、大年初一,她都会买上水果点心,陪无法回家的病人过节,吴晓燕告诉记者:“大年初一一早给患者们拜年,已经成了我们的传统节目。”吴晓燕的付出被患者看到眼里,记在心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到近乎100%自然就顺理成章了。胸外科2011年获评“山东省护理服务示范病房”,2012年获评“全国优质护理示范病房”、2013年获齐鲁医院“护理特殊贡献奖”、2014年获“护理服务优质奖”,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齐鲁医院优质护理标杆病房。一个“不合格”的母亲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吴晓燕多次哽咽、垂泪。她是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但自认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吴晓燕有两个孩子,大女儿今年上高二,小儿子才2岁,“我们这个工作忙,加班加点是常态,只要接到抢救的电话就得加班,2018年准备品管圈大赛,忙到凌晨两三点很正常,所以根本顾不上家,都是我爱人和老人看孩子。”吴晓燕告诉记者,自己从来没带孩子看过一次病、打过一次疫苗。大女儿上小学时,学校就在家的对面,但因为自己每天都是7点半就到医院,自己出门的时间把孩子送到学校还太早,所以她也从未送过孩子。

哪位母亲愿意亏欠自己的孩子?吴晓燕同样深爱着女儿和儿子,但也只能咬碎了牙往肚子里咽。采访一度中断,就是因为她的泪止不住地流,“生完小的,我只休了3个月的产假就回来上班了,儿子3到6个月时不喝奶粉,我就只能在上午11点、下午2点和4点赶回家喂奶,之后再急匆匆回来工作,那节奏真跟打仗似的。”为了帮吴晓燕看孩子,她的父母从老家来到了济南,而那时二老住上新盖的房子刚刚一年,“大女儿是我的公婆帮忙看大的,小儿子就交给我的父母了。”

“从医者,就要忠于职守,心无旁骛;当护士,就要心系患者,尽职尽责”。这是吴晓燕的座右铭,是她奋战在一线护理岗位不竭的动力。“芬芳香自远,花魂传古今。”20多年来,她没有一刻停留,始终走在关心、守护患者的路上,让一路幸福花开。她,不求做出轰轰烈烈的事迹,只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绽放出人生的光彩。“其实我的心愿很简单,就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加速病人的康复,减轻他们的痛苦。病人的肯定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本报记者 董宏磊 通讯员 于莉娟 高丹璎)

新闻推荐

遇检查精神恍惚流鼻涕原来是毒驾

遇检查一辆重型半挂牵引车突然减速,引起民警警觉,被查后驾驶人吴某下车脚步迟缓、精神恍惚,且不断有鼻涕流出,经查,吴某原来系...

清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清涧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