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的黄土地上,一段段跌宕起伏的故事正在上演,孙少平、田润叶、田晓霞……一个个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物从纸上一跃而出,在灯光聚焦的舞台上绽放新的生命。10月13日,由

陕西日报 2018-10-31 07:03 大字

?话剧《白鹿原》剧照。?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曹瑞

精心打磨实现突破

话剧《平凡的世界》在北京的成功演出、收到的热烈反响,令所有主创人员都欣慰不已。陕西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李宣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喜悦,向记者讲述当天的情景:“演出现场,观众们的掌声震耳欲聋。演出结束后,我们坐在一家小饭馆里,每一个人都热泪盈眶。我心里想,为作品付出的心血果然没有白费。”

路遥的原著小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厚重深刻的著作。李宣说,从决定改编之初,他们就一直战战兢兢、压力巨大,生怕不能将这部小说合格地还原在话剧舞台上。为了充分理解作品的背景与内涵,主创们分赴延安、清涧、延川等地体验生活,向当地村民学习陕北生活习俗,认真揣摩角色,只为更好地在舞台上传递和弘扬陕北劳动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品格。随着剧目演出的进行,陕西人艺又多次征求各方意见,先后召开七次专家研讨会,七易其稿,力求达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高度统一。李宣说:“我们的话剧有自己鲜明的风格,戏剧样式也与其他地方的话剧不同。我们要在打造‘陕派话剧’品牌的同时,呈现出最高的艺术水平。”

10月14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的话剧《平凡的世界》研讨会上,30多位与会专家围绕该剧的艺术价值、文化意义、剧本内容、舞台呈现、角色塑造等进行了深入讨论。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原院长欧阳逸冰表示,话剧将小说的深刻蕴意在舞台上展现了出来,是当代文学的丰碑树立在舞台上的表现。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评价说:“该剧是近年来中国话剧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成果,也是从‘高原’向‘高峰’迈进过程中具有探索意义的重大突破。它不仅保留了路遥小说的主体情节和精粹成分,而且浓缩提炼了合乎戏剧逻辑的感人场面和人生寓意,塑造了有时代特征、有生活气息、有血性、有力度甚至有雕塑感的典型人物。”

话剧《平凡的世界》在北京演出结束后,剧组又赶往下一个城市进行巡演。10月24日,记者在陕西人民艺术剧院采访时得知,陕西人艺的另一部重头大戏《白鹿原》正在紧张地重新编排中,将在今年冬天与观众见面。

用话剧讲述陕西故事

今年,陕西人民艺术剧院已经成立70年。自成立以来,陕西人艺创作、改编、排演了大型话剧160多台,演出6000余场,服务观众达460万人次,多次获得“梅花奖”“文华奖”“金狮奖”“五个一工程奖”等重大奖项。特别是近年来排演的话剧《白鹿原》《灯火阑珊》《天心顺》等,在全国形成了“陕派话剧”风潮。

2016年,话剧《白鹿原》上演后,票房火爆,口碑爆棚,成为话剧界一匹横空出世的“黑马”,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剧协主办的第六届“国际戏剧学院奖”中,荣获优秀剧目奖、最佳主角奖、最佳配角奖及最佳新人奖4项大奖,在国际戏剧舞台上展现了中国话剧的独特魅力。

2017年,话剧《白鹿原》在全国巡演到达城市20座,行程1.9万公里,全国巡演及驻场演出共计173场次。话剧《白鹿原》全部采用陕西人艺的演员,用陕西话演绎全剧,让原汁原味的陕西文化在全国舞台上华丽绽放。

话剧《平凡的世界》自2018年1月首演以来,截至目前已经演出70多场,走过30多座城市,所到之处观众反响热烈,各类媒体争相报道,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获得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大戏轰动,小戏不断。陕西人艺以小剧场话剧为突破口,培育市场,养护陕西演艺生态,锻炼话剧人才队伍,逐渐形成了人艺小剧场“周周有话剧,月月有新戏”全年演出不断档的良性循环。目前,人艺小剧场拥有上万名会员,小剧场话剧40余部。2013年至2017年的5年间,陕西人艺小剧场累计排演、引进小剧场剧目40余部,演出场次超过800场次,观众累计10万余人,打造了专业小剧场话剧基地。

大型方言话剧《天心顺》、工业题材话剧《灯火阑珊》、原生态小剧场话剧《顶针儿》……一部部优秀剧目,体现着陕西人艺的创作追求:用话剧的艺术形式为人民服务,用有张力、有魅力的艺术呈现来讴歌人民。

老剧团焕发新活力

陕西人民艺术剧院于1948年成立,是全国八大人民艺术剧院之一,也是西北地区代表性话剧院团。当时代前进,新的时期面临新的挑战,这个老牌院团又该如何焕发出新的活力?当媒体技术、投资理念、运营手段不断变化,演出业如何与时俱进,打造符合新时代的演出业态和生产链?对此,陕西人艺确立了“包袱再重也要培育市场,底子再薄也要创新运作,打开院门广纳人才”的剧院发展思路,将院长负责制的艺术生产改为制作人负责制,将政府出资创作改为吸纳社会资金股份制创作,将原有事业体制的薪酬体系分配制度改为文化企业薪酬分配体系。

在话剧《白鹿原》的巡演中,陕西人艺首次尝试商业模式运营,用精心打磨的精品促进陕西话剧市场的良性循环,培养陕西观众对话剧的文化消费习惯。结合西安旅游旺季,陕西人艺在人民剧院驻场演出《白鹿原》,开启“一剧两演”模式,让文化与旅游互相借势,共同发展。

在话剧《平凡的世界》巡演中,剧组采取边演边收集演艺数据、边演边健全安全技术行政标准、边演边规范演出制作流程和管理标准、边演边征求观众意见进而不断研讨提升的“四边方式”,不断完善作品质量。

今年,陕西人艺将与曲江369创意创业基地、中国电信三方合作,成立“互联网青年先锋话剧团”,打造中国首部网络话剧、首个互联网话剧音频工作站,充分应用互联网科技手段,服务传统演艺产业,创建“互联网+演艺”产业新模式。

谈到陕西人艺的未来,李宣感到责任重大:“我们需要不断挑战,用好的艺术作品讴歌这个时代。弘扬陕西文化,讲好陕西故事,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新闻推荐

“我是股东”

本报通讯员张瑜刘健瑜摄影报道“我今天以‘股东’的身份领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发的1000元红利,特别高兴。”89岁的师学温老...

清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清涧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