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伦摆夜龙门阵《平凡的世界》“不平凡”

四川日报 2018-06-08 07:21 大字

□本报记者李婷

一把蜡黄纸折扇,一口浓浓的四川话。5月29日,“巴蜀鬼才”魏明伦在锦城艺术宫和观众“摆夜龙门阵”,而这“龙门阵”的主题是“路遥与《平凡的世界》”。

魏明伦从作者与作品的角度剖析,为6月16日、17日即将登陆蓉城的陕西人艺年度大戏话剧《平凡的世界》提前做了文化延伸解读。本次讲座由四川省锦城艺术宫、四川省演出展览公司等联合举办。

聊作品:时间长河铸就的“不平凡”

“要了解《平凡的世界》的不平凡,首先要明确两点。”作为剧作家的魏明伦开门见山地说。其一,要明白小说《平凡的世界》所记录的时代。其二,要明白《平凡的世界》是什么时间背景下创作而成。

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主要讲述的是1975年到1985年10年间的故事,并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至少100多位普通人的形象。“这个时间段涉及文革后期、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初期。”魏明伦解释,而这个时代恰恰是中国文化领域作品井喷的时代,意识流创作、乡土文学、朦胧诗、“哥德巴赫式”的报告文学涌现……在这样活跃的文化氛围中,能诞生《平凡的世界》也就不足为奇。“此外,出版于1988年的小说《平凡的世界》,既是对1975年到1985年这10年间,中国农村的历史写照,也顺应了八九十年代中国社会发展趋势,它鼓励知识分子们去拼搏去奋斗,因此才经久不衰。”

《平凡的世界》关注的是当时城乡社会各阶层的各种人物,因此其读者群也分布较广,从普通农民到知识分子都能被其中朴实的故事打动,魏明伦说,“路遥写的平凡人的亲情、友情、爱情格外朴实感人,它们的碰撞组成了我们这个不平凡的年代。”

说路遥:他是深知饥饿滋味的作家

“路遥是一位深知饥饿滋味的作家。”魏明伦说,他是“苦行僧”类的写作者。路遥的一生过得很苦,出身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父母为普通农民,家中除路遥外还有7个兄弟姐妹,作为长子的路遥,从小就担负着家庭的重担,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路遥在人生最窘迫的时候,去领茅盾文学奖时都掏不出路费。创作完《平凡的世界》后,路遥一边恢复着透支的体力,一边思考未来的创作方向,但在他42岁时,却因患上肝硬化腹水,不幸早逝。

而《平凡的世界》中“孙氏兄弟”孙少安、孙少平,或许都浸透着路遥本身的影子,一方面是农民淳朴的奋斗,另一方面是知识分子的理想与挣扎。“但路遥可贵的是,沉重的人生经历让他接了更多的地气,并赋予他灵感,让他成了创作中的‘幸运儿\’。”

“摆”话剧:重编使之具备舞台观赏效果

“引人入胜,有冲突矛盾;动人心弦,能打动人;发人深省,有创造力。”魏明伦认为好的文学作品应该具备这些要素。他认为,《平凡的世界》本身就是一部极具矛盾冲突的百万字小说,因此十分适合改编成话剧。

魏明伦甚至大胆猜想,如果要让他把小说《平凡的世界》变成一部话剧,那绝对不能面面俱到,而是选取其中重要人物为主线,进行着重式的故事梳理,重新编剧,这样才能既符合艺术规律,也具备舞台观赏效果。他本人表示十分期待6月在锦城艺术宫上演的话剧版《平凡的世界》。

在采访中,作为编剧的魏明伦抑制不住对路遥能塑造“孙氏兄弟”这两个人物角色的赞赏,“他们既有农民的淳朴,又能代表知识分子,人物形象非常丰满。也让人感受到,每个平凡的人,都有追求真善美,并为之奋斗的权利。”

新闻推荐

纪念《平凡的世界》创作完成30周年诵读会举行

  为纪念《平凡的世界》创作完成30周年,榆林市路遥文学联谊会、榆林学院文学院、清涧县文体广电局日前在清...

清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清涧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