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传承火起来
李苗苗
非物质文化遗产连接昨天与今天的文化记忆,也是寄托情感的活的载体。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文化多样性的呵护,也是对我们民族文化创造力的珍视。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今年,榆林市又新增白明理(清涧道情)、魏建明(陕北秧歌)、鲍武文(绥德石雕)等3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新增子洲唢呐、定边二毛皮制作技艺、三边柳编技艺、陕北裘皮制作技艺、横山区炖羊肉制作技艺、神木火判官、白草寺庙会等7个项目列入《陕西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榆林市已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1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5名。省级非遗传承项目、传承人也在逐年增加。保护、传承和建设的努力和扶助,让民间艺人免去生存之忧,让他们卸下沉重的担子,有信心将承载的文化记忆和文化共识传承下去。
与物质遗产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靠的是人的传承。由于时代变迁、后继乏人等原因,一些非遗项目会随着传承人的离开而消减甚至消亡。因此,让非遗传承火起来值得思索。
如今,人们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表现方式往往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非遗项目有些代表着过去生活方式中的美好,随着社会民俗的变迁,它们只有寻觅到新的生活土壤,才能很好地发展。运用现代手段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活态保护、可持续发展,让老百姓共享非遗保护成果也是新尝试。文创是目前非遗手工艺项目最常见的活化方式,在刚刚过去的旅游日上,许多代表民俗特色的小物件儿吸金也吸睛,手工艺的产业化体系的打造正在摸索中……
非遗保护传承:见人见物见生活。期待老树重开新花,香满天涯。
新闻推荐
刘予涵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被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庙会就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古老的一种传统民俗活...
清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清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