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传统粉条的致富新路子

榆林日报 2017-10-27 21:27 大字

榆林日报记者 马孟欣

陕北人爱吃粉条,猪肉撬板粉、羊肉炒细粉、大烩菜、粉汤……包子、饺子、蒸饺也常常把粉条切碎来当馅儿。陕北人对粉条的热爱离不开这片土地上优质的传统手工粉条。如今,这里的人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将传统粉条走出了致富新路子。

清涧县宽州镇上刘家村有位“粉条姐”,是省、市、县三级的“三八红旗手标兵”,创业十多年,硬是从一个小作坊做到了今天清涧县屈指可数的手工粉条厂子,不仅让自家脱了贫,还带富了周边一片区域。

来到“粉条姐”刘改改的改改粉条合作社,架子上挂的一排排粉条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亮白、通透。刘改改说:“合作社现在平均每天能生产2吨多的手工粉条,一年下来生产出售的粉条就有1000多吨哩,虽然粉条利薄,但我们量多,赚的就多了。”

起初,刘改改跟红旗沟的其他人一样,只拥有一个小手工粉条作坊,尽管通过几年的辛苦打拼,她的作坊已经做到了红旗沟第一,但她有着更远的忧虑:清涧传统的手工粉条筋道、光滑、口感好,但是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单打独斗的小作坊很难有长远发展。于是,她联合村里的几个小作坊,成立了清涧县改改粉条专业合作社,并被推选为合作社的理事长。

合作社采用传统粉条工艺和半机械方式生产手工粉条,出售大捆裸装粉条的同时也兼营“红旗沟”品牌包装产品。优质的产品迅速走俏市场,甚至供不应求。

2013年,改改合作社已晋升为规上企业,年利润100多万元,成为县区最大的传统粉条加工户和土淀粉供应商。引领了当地粉条作坊的公司化改造,带动了清涧粉条产业的发展。

“手工粉条好,但是干活比较苦。”刘改改介绍,工人每天凌晨三点半起床开始加工,等十点多就要把粉条晒出去,因此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干这行。现在,她在清涧县城工业园区买了地,打算新建一个粉丝厂,引进机器生产,到时候把电商也做起来,把清涧粉条的牌子做得更加响亮,卖到更远的地方。

在新路子的带动下,清涧的粉条产业整体有了很大发展。目前,年加工量逐步增长到最盛期的2万多吨。加工户逐渐发展为盛期的5家公司、16户合作社和300余个体户。粉条市场也拓展到西北、东北和南方等地。产业成效提升至年产值超亿元,利润超千万元,受益人口达2万多人。并涌现出北国天涧、老粉行、红旗沟、青涧、二锤、鹤达等企业独享品牌。

随着沿黄公路的全新贯通,我们期待清涧粉条在这条致富路上乘势而发,走得更顺畅,富民兴县。

新闻推荐

秋收起义开创了中国革命道路

今年是秋收起义爆发90周年。南昌起义后,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3日发布《关于湘鄂粤赣四省农民秋收暴动大纲》,决定在工农运动基础较好的湖南、湖北、广东、江西四省发动秋收起义。要求四省“以农会为...

清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清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