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做强做大文化旅游 牵引经济转型发展

榆林日报 2017-10-10 09:09 大字

市委常委、副市长 张泽辉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随着我国经济服务化转型和消费升级步伐的加快,文化旅游业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对榆林来讲,文化旅游业已成为调整产业结构的聚焦点、破解发展瓶颈的发力点和民生福祉的期盼点,加快发展文化旅游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首先,这是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大经济周期中,文化旅游业具有逆势、逆周期增长的特征。深入分析经济形势、科学把握文化旅游产业逆周期发展的规律,要求我们在产业供给侧发力,精准定位补短板,培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推动榆林市经济转型升级。

其次,这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2016年,榆林市三次产业结构占比分别是5.86%、60.61%和33.53%,三产比重很低。差距就是潜力,三产发展空间很大,后劲很足。从另一个方面讲,各种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与文化旅游融合有助于产业的再次升级。现在全市上下对文化旅游促转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要通过集中宣传重大活动,出台系列政策,向市场传递榆林市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强烈信号,引导各种所有制资本参与榆林文化旅游业发展。

第三,这是改善民生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榆林市精心打造了一批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景区景点和精品旅游线路,策划推出了“陕北榆林过大年”“清爽榆林”等系列旅游活动。2016年,全市共接待游客2480万人次,同比增长24.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2亿元。“陕北榆林过大年”活动中,民俗文化集中亮相,外地游客、当地群众积极参与,仅农历正月初八清涧活动现场就有超过5万人,镇北台每天接待游客超过1万人,与往年相比提高了40%。这说明,人民群众文化参与热情和文化旅游消费需求日益高涨,期盼有更完善的文化旅游设施、更多元的文化旅游产品、更丰富的文化生活,必须加大内容产品的投入和供给。

当前,做强做大文化旅游,实现弯道超车、追赶超越,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不能孤立地抓文化旅游。坚持把文化旅游工作置于榆林建成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的城市的大局中,系统思考文化旅游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怎样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相融合、相促进、相协调。

不能脱离民生抓文化旅游。多考虑文化旅游如何喜闻乐见,如何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多考虑文化旅游如何惠民,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度,增加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多考虑文化旅游如何富民,发展文化旅游业,吸引更多的人吃文化旅游饭、挣文化旅游钱、创文化旅游业。要持之以恒,持续发力,切记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不能把文化旅游资源等同于文化旅游产品。榆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数量多但体量不大,整体质量不高,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缺少文化旅游产品,推动文化旅游资源向产品转换还有很大的距离。要加大文创产品、旅游产品策划开发力度,善于把好的内容、好的故事通过市场听得懂的方式包装起来、推送出去,要踩着市场的脚步,挖掘、提升、转化优秀文化元素,把资源打造成产品。

不能仅仅守着老底子抓文化旅游。榆林文化旅游底子好,但好底子还要配好包装,一定要跳出榆林、陕北、陕西,放眼全国甚至以世界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文化旅游资源,走出一条符合地域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准确把握大众旅游新趋势,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落实“五新”战略,以全域旅游的理念,打造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建成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的城市。到2020年,力争全市接待游客达到60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0亿元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10%。为此,主要要做好以下工作:

注重加强顶层设计。按照榆林市“十大战略问题研究”的总体部署,推进文化旅游战略研究,“上下左右看”,“东西南北比”,比照临近城市,既找共同点,也找差异性,共同点要做到你有我新,你有我变。坚决落实战略规划和具体项目,研究出台系列支持政策措施,继续向市场释放信号,吸引社会投资。

继续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成立市旅发委后的政策动力,统筹整合优势资源,强化规划标准引导,推进旅游业融合发展。加快组建榆林旅游投资公司,用好旅游产业发展基金,统筹推进旅游投融资项目建设。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对遗产型景区实行分级管理,公益业务实行事业化管理,经营业务实行市场化运作。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较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市图书馆、博物馆建设前期工作,争取市文化艺术中心年内实现主体封顶。强化景区建设,推动白云山、红碱淖创建国家5A级景区。启动旅游集散中心、咨询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停车场、旅游景点厕所、自驾游营地建设。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文化旅游资源基础项目库,启动“18+1”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省级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力争石峁考古遗址公园立项,石峁遗址博物馆开工建设,统万城博物馆年内实现主体封顶。一体化保护开发红石峡—镇北台—榆林古城,打造榆林城市会客厅和陕北印象集中体验地。推进毛乌素沙漠、黄土高原“两景”和长城旅游廊道、沿黄旅游生态经济带建设。探索打造全国沙地休闲旅游度假区。积极争取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项目。

统筹文旅重大活动。文化吸引、旅游牵线、经贸唱戏、富民增收统筹考虑,推动文旅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增强区域核心引导能力。把第八届陕西省艺术节办成永不落幕的艺术节,持续推进“全民阅读、书香榆林”活动,积极利用丝博会、文博会等各种平台,讲好榆林故事。创新方式,总结经验,持续培育“清爽榆林”沙地避暑旅游、“陕北榆林过大年”活动品牌,打造陕甘宁蒙晋区域文化旅游新高地,提升大美榆林知名度和影响力。

新闻推荐

变“输血”为“造血”,清涧县——抓实就业创业 助力脱贫攻坚

本报记者白潇通讯员贺增文白娇月报道今年以来,清涧县通过落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培训、实用技能培训等帮扶工作,变“输血”为“造血”,为贫困户创业就业铺就一条“康庄大道”。1、积极接洽帮...

清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清涧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