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产业扶贫的“清涧实践”

陕西日报 2017-09-06 06:40 大字

区域公共品牌。

贫困户分红大会。

散养肉鸡基地。

舍饲养羊基地。

商标注册。

刘予涵张瑜徐东

一曲朗朗上口的陕北民谚“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让清涧享誉天下。

***脱贫,如何才能扶到点子上?清涧县委、县政府把实现稳定脱贫作为工作的核心,切实让产业发展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依托。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从自身资源条件出发,把产业扶贫作为保证贫困人口脱贫不返贫的坚实支撑。去年以来,该县围绕绿色养殖产业,加大政策、资金、培训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创新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产业脱贫的新路子。

真抓实干:枣乡劲吹绿色风

被誉为“红枣之乡”的清涧县有着良好的养殖传统、丰富的散养经验。境内沟深岔多,林草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美,没有工业污染,是塞上榆林的“后花园”,有着天然绿色生态养殖牧场的资源优势。但也存在着生产经营方式分散粗放、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活力不强等问题。

去年以来,清涧县针对传统畜牧产业徘徊不前、农民增收困难、消费者对农牧产品不放心等问题,提出了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标准化、规模化转型,围绕打造“全国最安全、最放心绿色生态肉蛋生产示范县”目标,坚持“规模适度、绿色散养、自然生长”原则,以发展土鸡蛋、黑毛猪肉和绿地牛羊肉为重点,鼓励扶持群众“沟沟岔岔种草、家家户户养殖”。

同时,该县以优化产业结构、富民强县为目标,以创建国家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为抓手,建立畜牧业绿色发展新机制,坚持“高点定位、规模适度、绿色养殖”原则,培育发展种养结合、枣畜结合、果畜结合的“公司+基地+种养大户+贫困户”的畜禽养殖模式,打造具有清涧地域特色的知名品牌,实现“绿色+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产业格局。

今年,清涧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投资6000余万元用于绿色养殖场地、设施建设,并开办了5个绿色散养肉蛋禽示范店,初步形成了产销一体化发展模式。

目前,清涧全县养羊25.5万只,生猪饲养量13万头,大家畜存栏2.3万头,禽类饲养量29万羽,畜牧业产值达3.1亿元。全县共有注册养殖企业90个,畜禽标准化示范场7个;县级畜禽养殖基地10个,乡级畜禽养殖基地25个;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77个,家庭适度规模养殖大户252户;已建成屠宰加工能力达生猪10万头的定点屠宰加工厂1个,正在创建市级标准化屠宰场,石嘴驿、店则沟、折家坪3个乡镇“清涧黑猪”无公害认证工作启动。

政府搭台:土猪肉供不应求

如何让绿色农产品既“产得出”,又“叫得响”,更“卖得动”,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之一。

清涧县坚持市场导向,紧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满足市场需求,积极开拓肉禽蛋的销售市场。目前,已在西安、榆林各开了两家示范店,有3个乡镇也在县城开了农特产品专卖店。

饿了,就啃食大自然中的各种天然“美味”;困了,就在树荫下打个盹儿或美美地睡上一觉;闲了,就在山上溜达溜达……这是清涧县散养土猪在原生态生长环境里的真实写照。“这才是真正的散养猪,能量消耗大,生长速度慢,猪肉品质好,营养价值高。”不少消费者在清涧县绿色散养肉蛋禽示范店的实时监控上看到养殖场的情况后评价。

“排骨卖完了,只剩几块五花肉,今天又来迟了。”一大早,住在榆林高新区的王奶奶很是失落,她是冲着清涧土猪肉来买肉的,“这猪肉就像小时候吃过的那么香,虽然价格贵一些,但口感好,让人吃得放心”。

“来了好几次就是买不到你家的排骨。”“明天能不能给我专门留点儿‘坐墩肉\’”……榆林高新区塞维利亚小区南门的清涧县绿色散养肉蛋禽示范店里,不时有顾客上门购买土猪肉。

“这个店是我们的二店,总店在去年9月开业,现在二店试营业期间每天能卖出去两头猪,像是排骨这类紧俏的,一般开门半个小时就卖完了。现在总店每天平均能卖5头猪左右,猪肉都是当天在清涧县定点屠宰后用冷藏车运到榆林市区的。去年腊月,我们的猪肉供不应求,都不敢接受顾客预订。”清涧县绿色散养肉蛋禽示范店店长杜小莉介绍说。

清涧县绿色散养肉禽蛋示范店是清涧县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而精心打造的营销平台,采取“政府搭台,逐步培养,发展壮大后交由市场运作”的模式来运营。

清涧县政府还与阿里云西安中心签订了线上线下“黑毛土猪肉”销售协议,与西安信诺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生猪协议,西安市辛家庙生猪批发市场在清涧县店则沟镇设立生猪批发中转站,并与之签订销售协议,与定边海玉养殖公司签订了购销及保底销售协议,初步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发展的产业链。

清涧县还作出承诺,全县的养殖数量绝不会突破生态环境承载的红线,养殖数量必须以种草植树的基础适度增加,所经营的畜禽都是选育选优品种,各个散养基地均保持了原生态地理地貌,远离工矿企业等污染源,目的就是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买得放心、吃得舒心。

长效监管:筑牢舌尖上的安全

当下,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广大消费者最关心的话题,尤其是畜禽产品。想要消费者吃得放心,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必不可少。6月25日,清涧县畜牧局举办了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启动仪式,标志着清涧的绿色养殖产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清涧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把牢绿色饲养、疫情防控、生产加工、分拣包装、冷链运输、检测认证、品牌打造等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管责任,着力构建一个覆盖全县养殖业的监管体系,保证走上市场的所有清涧肉禽蛋产品绝对绿色、绝对放心,全面塑造清涧县绿色养殖的品牌形象。

去年6月,该县派遣相关人员分别到宁夏盐池、银川和陕西铜川观摩学习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回来后就紧锣密鼓开始筹备,该项目总投资80.1万元,通过相关软件系统录入养殖环境、养殖过程、屠宰检疫、出厂销售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用出厂随附单上的条形码链接每个环节,消费者通过扫描产品上的唯一性追溯二维码,就可以查询产品的产地、品牌等详细信息。该项目于去年12月30日签订合同,今年1月3日正式进入实施阶段,目前已建好并投入试用。

清涧县畜牧局工作人员介绍,清涧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在榆林市是首例也是唯一,未来,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将会在清涧全面覆盖,保障畜产品质量的绝对安全。

安全可追溯体系的上线运行,建立健全了清涧县畜产品从源头到餐桌有记录、可追溯机制,加快了实现“三品一标”认证和品牌注册工作,逐步实现由供原料、供产品向供商品、创品牌转变。

示范引领:带动群众稳定增收

为了发展生态养殖,帮助群众致富,清涧县主要领导曾多次组团赴西安、定边等地考察学习,并举办培训班,改变村民传统养殖习惯,培训养殖技术能人,发展养殖专业大户,并将畜牧产业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农牧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牵头、能人带动、贫困户参与的模式,推动群众稳定增收。

产业扶贫,选对产业,才能栽下“摇钱树”。清涧县石嘴驿镇康家美农牧业专业合作社采取户企联营的方式发展生猪养殖业,康家湾村17户贫困户入股企业,由企业统一购买生猪、统一饲养管理、统一销售,形成“统购统销”一体化发展模式,既解决贫困户缺劳力、缺技术的问题,又保证其实现稳定增收,达到脱贫不返贫的效果。“我们合作社按照‘统抓统管、资金捆绑、集中使用\’的原则,将各类扶持资金统一整合,带动贫困户参与进来,实现了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解决了资金分散使用,遍地撒胡椒面的问题。”该基地负责人说。

清涧县石嘴驿镇党委书记杨贺介绍,该镇目前有9个绿色生态生猪养殖基地,年出栏散养黑毛土猪6000头,全镇31个村组、58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参与,贫困户每股每年保底收益为2700元,走出了一条资产收益扶贫的新路子。

清涧县店则沟镇依托境内深沟大岔、沟壑纵横的自然条件,在发展绿色养殖产业方面,根据贫困户不同类别、不同致贫原因,为贫困户制订出“代管代养、合伙养、合作社寄养”三种模式,带动贫困户147户385人脱贫。

店则沟镇薛家楼村村民刘振权利用自己家的圈舍养了5头猪,他与合作社签订了寄养合同,由合作社提供猪崽、技术、防疫。目前,这5头猪都快到了出栏时间。刘振权高兴地说:“我养的猪一点都不愁卖。如果市场价高,我可以高价卖。如果市场不景气,每头猪都有保底价。”

大力推进种草养畜,退耕还草,有利于生态养殖的长效发展。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通过加工转换成饲草,既能促进秸秆循环利用,又能保护生态环境。清涧县惠农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因地制宜,利用良好的山地和草场发展种草养羊。现在基地肉羊养殖达700多只,现已呈现出可喜的发展态势。

在散养鸡场,饲养员每天给鸡喂五六成饱的玉米颗粒,让林下鸡保持“饥饿感”,促其觅食树林下的虫类,啄吃嫩草,在自然环境中融入更多绿色食品元素。

如今的清涧,散养黑毛土猪、土鸡、山羊、肉牛等绿色生态养殖基地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县各个乡镇村落,各种现代化养殖设备设施散发出现代生态养殖的魅力,真正让生猪、牛羊和家禽回归自然,确保了肉禽蛋产品的绿色品质和纯正味道。

据介绍,清涧县今后每年将建设10个养殖基地,培育养殖大户200个,带动1000户贫困户实现精准脱贫。到2021年,建成养殖基地50个、养殖大户1000户,带动5000户贫困户实现精准脱贫。

破解瓶颈:提升产业发展动力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目前,清涧县绿色生态养殖产业已步入快车道,发展动力不断增强,成为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朝阳产业。

为解决资金短缺、专业技术人才紧缺、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占有率低等问题,清涧县进一步推进财政支牧体制创新,县财政每年整合不少于1000万元的各类可支配资金,专项用于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同时,探索畜牧业PPP模式,以点带面,吸引更多资金投入畜牧业;探索信贷担保、贴息等金融手段,进一步完善畜牧业保险补贴政策;积极推动建立畜牧业绿色发展基金,引导和带动社会资金投入畜牧业绿色发展;积极组织推荐畜牧业绿色发展项目,通过基金方式加大对成长型畜牧龙头企业的投资。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依据“请进来、走出去”的人才建设原则,清涧县聘请畜禽养殖技术教授1名、畜禽养殖治疗教授1名,定期开展培训,随时提供咨询;向上级申请新增畜牧兽医专业人才,支持鼓励农民工、退役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返乡下乡创业,参加“绿色清涧”建设,有效缓解人力资源不足带来的各种问题。

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拓宽销售渠道方面,清涧县更是先行一步,去年以来,先后在省、市、县三级城市设立“清涧县绿色散养肉蛋禽示范店”5个,为养殖户销售难解除了后顾之忧。

高点定位:打造绿色循环可持续经济

为全面加快发展,清涧县“十九届党代会”“十八届人代会”作出清涧要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全面建设“绿色清涧”,大力发展绿色养殖的战略部署。

该县举全县之力,编制规划了十个重大项目,力争在五年内建成龙头企业建设示范项目,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畜禽养殖型、畜产品加工与流通型龙头企业,每年建设1户,到2021年累计建设5户;新建绿色散养基地50个,扶持建设绿色养殖龙头企业10户;建设屠宰加工能力生猪10万头、肉羊10万只、肉牛1万头、禽30万只以上的标准化畜禽屠宰加工厂3个;建设绿色肉蛋产品冷链配送中心2个;在北京、西安、榆林、清涧等一二三四线城市建设清涧绿色肉蛋产品体验店4个;以“红枣鸡蛋”“黑毛猪肉”“绿地牛羊肉”为主,打造县域公共母品牌3个、企业品牌5个、产品品牌10个;打造畜禽良种改良工程建设项目。

5年后,清涧县猪、牛、羊、禽年末存栏总规模将达到63万头(只),出栏量达到100万头(只),绿色肉蛋产量达到5.6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5.4亿元,占到大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到2021年,60%以上的畜禽产品实现可追溯,主要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比例达到30%以上,肉蛋奶等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均达到99%以上,畜禽规模养殖场粪便处理配套设施建设比例达到75%以上,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清涧发展生态养殖产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绿色散养肉蛋禽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频繁光顾的回头客就是最好的例证。”清涧县副县长武静对发展生态养殖产业信心满满。

新闻推荐

对榆林老街改造的两点建议

党军作为土生土长的老榆林人,从小耳闻目睹大街的变迁,对大街开发利用提自己的两个建议。榆林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内涵,应以历史文化为主题,将榆林老街打造成以榆林新华书店...

清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清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