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张春亮的“帮扶经”——***贵在准

榆林日报 2017-09-19 18:26 大字

本报记者 刘予涵

“要踏踏实实沉下身子,实实在在了解老百姓现在最需要什么,才能帮到点子上。”张春亮说。张春亮是清涧县解家沟镇的纪检书记,也是该镇解家沟村的一名帮扶干部,自从今年6月确定帮扶对象以来,他认真入户走访调研,针对所帮扶的10户贫困户,从细微之处帮扶,确立了最适合他们发展的帮扶措施。

从种变养有信心

“这些羊就是我的宝贝,等把它们都养肥了,我的日子也就好了!”9月5日,59岁的白风厚站在自家的羊圈前,看着昨天才入栏的羊羔,心中充满希望。

白风厚是解家沟村的一户贫困户,妻子常年患病,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村里人都知道这家人“光景不好”。直到遇见帮扶干部张春亮后,这个家慢慢发生了变化……

张春亮上任后,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村上之前给白风厚家确立的脱贫措施是发展种植业,希望他们能通过种植小杂粮等脱贫。“我通过实地走访、跟老白交谈,发现他家的地只有3亩多,只能种点玉米、洋芋,可以说就是家里的口粮地,想凭借这么点地发展种植业脱贫,不太现实,他自己也没有脱贫的信心。”张春亮说。经过几次与白风厚交谈,得知他年轻时养过羊,对养羊比较有经验,本人对发展养殖业也比较有信心。于是,张春亮及时调整了对白风厚家的帮扶措施,将种植改为养殖,并帮助他家用最快速度修好了羊圈。

羊圈修好后,9月4日,8只羊子在白风厚一家期盼的目光中入栏了,张春亮又邀请乡镇畜牧站的工作人员对白风厚进行了羊子饲养方面的培训,现场指导他如何进行科学饲养。

同时,张春亮鼓励白风厚的儿子白加璐外出学习,“张书记给我儿子说,年轻人还是要有一技之长,你年龄不大,到外面学点本事,将来肯定不吃亏。”白风厚说:“现在,我儿子到榆林学厨师去了,等学成了,我们的日子肯定会更好。”

发挥特长找对路

今年50多岁的白国平,妻子患有小儿麻痹后遗症,3个儿子均未成家,家庭收入主要依靠两个儿子外出务工,但因没有一技之长,收入刚能维持生计。

张春亮走访中发现,在之前的贫困户认定中,白家有两个儿子并未纳入贫困户行列。经过认真了解、测算,张春亮与村“三委”会探讨后,对白国平一家进行了整户识别。“我在走访中还了解到,白国平这家人没有报任何的产业扶持项目,主要是对发展种植养殖都没什么信心。”张春亮说。

经过几次聊天,张春亮了解到白国平的妻子会做凉面,他本人会打油旋,“我了解到这个简直太高兴了,这不是有一技之长嘛,脱贫不一定非要发展种植养殖业,能发挥一技之长更好,这样他们对脱贫也有信心。”张春亮说。经过他的几次劝导,白国平一家对脱贫有了信心。

张春亮还帮他们向信用社申请了5万元贴息贷款,用于购买炊具,让他们在村里的集市上摆小吃摊。“村里5天一集,不是太累,我们做的凉面和油旋真材实料,生意还过得去。我觉得这样下去脱贫应该没问题,下一步我还要奔小康呢!”白国平笑着说。

张春亮告诉记者,对于白国平一家,他也有了新的规划,“再过一段时间,我打算动员他们在街道上租个小门面,把小吃摊撤了,搬到门面里。街上人流量大,而且不用受时间限制,每天都有顾客,生意肯定比现在强。”张春亮说。

易地搬迁暖民心

贫困户白风荣今年60多岁,因大病丧失了劳动能力,妻子患有慢性疾病,儿女也都不在身边,村里确定他家为兜底保障对象。

张春亮在进行入户调查时发现,白风荣家在山上,没有自来水,吃水很不方便。“他家住得太高了,就是一个壮劳力往上挑水都费劲,更不要说他们两口子了。”张春亮说,“除了吃水,我还发现他家现在住的还是土窑洞,不知哪一年修的,已经成了危房,长此以往肯定不行。”

张春亮和白风荣商量,最好是能进行易地搬迁,在他的现居住地的山脚下新建两间平房,这样既解决了他和老伴故土难离的问题,又能解决房屋安全和饮水的问题,一举多得。于是,在征得白风荣的同意后,张春亮为他家申报了易地搬迁,目前项目已申报到县城建局,等待实施。

在张春亮看来,对贫困户的帮扶最难的就是要找准问题***,关键要准,只要能找准问题,就肯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张春亮说:“每一家贫困的原因是不同的,想法也是不同的,要踏踏实实跟他们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制订出让他们每个人都满意的帮扶措施。能让我帮扶的这10户贫困户都脱贫,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新闻推荐

清涧县做好强降雨服务保障

本报通讯员王旭报道8月26日开始,清涧县出现新一轮强降雨天气过程,该县气象局及时启动暴雨四级应急响应,进一步强化应急值守及预报预警。针对此次强降水过程,该县气象局密切监测研判天气,提前将强降雨...

清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清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