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师嫣姌:用爱“心”赢得患者

榆林日报 2017-06-13 08:44 大字

本报记者刘予涵通讯员白艳峰

她叫师嫣姌,是清涧县医院内科二病区的一名普通护士。每天,师嫣姌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为病人提供最好的服务,最大限度为他们减少病痛。人们都说师嫣姌是医生的好帮手、护士们的好榜样,更是病人眼中的“天使”。

为了让病人有个好心情,师嫣姌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病房,向每一位病人问好并询问病情:“昨天晚上您睡得好吗?”“今天您感觉好一些了吗?”紧接着,她便处理医嘱、完善病例、加液体、换药、打针……在病房里忙碌穿梭,病人和家属都会亲切和她打招呼:“你累了吧!坐下休息会。”“心情好了,病也好的快!”

每天下班前,师嫣姌总会来到病房再看看病人,问问他们有什么需要,感觉如何?清涧县医院地处西城区,离县城繁华地段较远,比较偏僻,有时候病人想吃新鲜水果或者换换口味,需要坐公交到岔口或者城里去,极不方便,不少病人就让师嫣姌带买,以至于她每次来上班都拎着大包小包,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她是送外卖的。

有一次,有位病人想吃羊肉面,而且点名要吃某家饭店的,地点和师嫣姌住的地方方向相反。她没有推辞,回家随便吃了点饭就匆匆赶去买饭,邻居还以为来了重症病人让她加班呢。一位来自农村的老太太说自己没吃过香蕉,她就替老太太买了香蕉。一个小男孩害怕打针,哭着不配合,师嫣姌答应孩子打完针奖励雪糕吃,孩子很配合,下午上班时她真的买来了雪糕……四年来,师嫣姌不知帮助过多少个病人问医送药、办理出入院手续,帮他们打水、买饭、买水果……她用爱心换来了病人的放心,用自己的细心赢得患者的舒心,她用精心护理,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康复的患者。师嫣姌说:“看着患者一个个痛苦地来,又一个个健康地走,是我最大的快乐!”

在尽心尽职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师嫣姌还力所能及地帮助贫困住院患者。49岁的李家塔村村民惠红,5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身体残疾,多次住院治疗无果,百病缠身,无妻无子女,只有一个年过七旬的老母亲照料,家庭生活极其困难,这次他又因肝硬化腹水住院,老母亲根本拿不出治疗费用。师嫣姌着急得连续几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不知道该如何帮助这对苦难的母子。后来,她通过微信朋友圈等各种平台,呼吁社会各界人士筹集善款2万余元。

当师嫣姌把筹集到的善款送到惠红和他的老母亲手里时,老人感动得泣不成声,拉着师嫣姌的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惠红哽咽着说:“要是没有这笔钱我就不治病了,是你救了我的命呀!”师嫣姌却说:“没什么,我知道你们的难处,因为我也是农村娃。”

师嫣姌说:“一些地方医患关系紧张,那是因为没有用心服务病人,我把自己全部的感情融入到工作中,把爱心送到每一位患者的心中,让每一位病人都感到温暖,就能得到患者的理解和放心,赢得病人、家属及同事的赞誉。”她曾先后获得“最美护士”“优秀职工”“模范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粽儿香情儿长 文/图 本报记者 赵秉瑜

有一首民谣唱道:“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子挂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子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A融融亲情5月21日一大早,住在马家湾的闫大妈乘坐公交车前往双拥大道热电厂农贸市场买粽叶、糯...

清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清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