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陕北枣王”“红枣土专家”“枣树医生”“脱贫带头人”……有着诸多美誉的佳县农民武子生,更喜欢称自己是一名农业科技特派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武子生,聆听他探索枣

榆林日报 2017-06-10 09:25 大字
武子生向枣农传授枣树管理经验。 武子生在给枣林喷洒苦参碱预防虫害。

文/本报记者呼东荣 满孝永 图/杨彬

初见武子生,是在他自家门口的有机红枣生产基地内。彼时,他正一手拉着枣树枝条,一手执着剪枝剪刀,聚精会神地向席地而坐的十多位村民讲授枣树抹芽和剪枝技术。

“枣管饱,富靠人”,与红枣结缘一生的他,嘴边常挂着这句口头禅。如今,他多年探索的枣树“降高塑形”技术,在佳县80余万亩枣林内已是随处可见,并有望成为助力当地枣农脱贫增收的一柄“利器”。

对于全市红枣产业的发展,他也有着更深度的见解——依托现有枣林全面推广红枣绿色、有机化生产,试点并逐步推广林下种植、养殖产业,并结合乡村旅游的深度开发,真正实现枣农以枣脱贫、靠枣致富……

“‘铁杆庄稼\’能救命也能致富”

说起与枣树、与红枣的结缘,武子生立即打开了话匣子:“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因为地里打下的粮食总是不够吃,村里种植的300多亩枣树便成了全村240多名村民的‘救命树\’。”

当年武家峁村出产的红枣,除可以对外出售的以外,小的、烂的村民也舍不得扔掉,而是经过“烤、煮、碾、罗”等多道工序制作成枣粉,添加到谷糠和高粱内炒制成“枣炒面”。

“因为味道好、营养高、顶饱,又不会导致便秘,当年很多人真的可以说是靠着枣炒面长大的,为此村里人至今还把枣树称为‘铁杆庄稼\’,将其视为命根子一样悉心呵护。”武子生说。

作为其中的一员,武子生自然也不例外。1986年完成包产到户后,次年当选村委会主任的他眼见红枣价格高达2元以上,便会同全体村民在武家峁村大兴枣树种植。短短4年过后,全村有条件种植枣树的1960亩土地上,便处处可见枣树的身影。在当时看来,武子生的行为有些冒进,但正是这一大胆举动,为该村村民带来过去想也不敢想的收入。

1994年,由于每斤红枣的收购价格突破了3元,当其他村的村民还在靠天吃饭,或者是依靠外出打工谋生时,武家峁种枣大户的年收入已经突破了10万元大关。仅红枣一项,该村的人均纯收入也突破了1万元,并因此成为当时佳县的第一批小康村。

“收购者现场将枣款交给村民后,有的人就拿着笸箩将一捆捆的‘大团结\’装起往家运,看得周边村子的村民羡慕不已。大家都说,过去光知道枣树能救命,没想到现在还能帮主家挣大钱,把它们叫成‘摇钱树\’也不为过啊。”说起当年红枣热销的场景,武子生至今还有些兴奋。

也正是在武家峁村红枣产业的带动下,数以百万亩计的集中连片枣树种植,便在佳县、神木乃至山西广大沿黄农村地区迅速展开了,并一度为当地群众带来较为稳定、可观的经济收益。

“降高塑形可实现枣树稳产增收”

近年来,由于受到病虫害、气候影响,加之红枣深加工产业体系相对落后及外地红枣的猛烈冲击,榆林市红枣产业面临着产量不稳定、雨变开裂、价格下滑的艰难困局。

“其实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晋陕沿黄地区枣林规模的不断壮大,红枣价格便出现了下滑的趋势。只是近年来多种因素的叠加,才使得我们的问题逐渐凸显。”武子生说。那红枣产业的困局又该如何破解呢?其实早在2006年,武子生便机缘巧合地开始了自己的尝试。

“那年,清涧一家红枣加工企业派出采购人员来村里收购红枣。闲聊时他直言不讳地告诉我,他们收购枣农的100斤红枣中,只要有2斤特级枣便能收回成本。因为单这2斤大枣,经过加工、包装后的销售价便超过了200元,而红枣每斤的收购价还不到2元。”武子生说。

“务枣一年,产量不是关键,个大质优才是枣农挣钱的根本。”明白了这个道理,武子生便开始围绕红枣品质的提升动起了脑筋,并结合多年的红枣种植经验,终于发现了红枣生长的一个小奥秘——传统经验式的管理、树形高大的枣树一般坐果率不高、果形也偏小;反倒是树形较小或树枝残断的枣树产量更高、优果更多。于是,一个大胆的计划便在他心里产生了。

随后,趁着妻子进城照顾孙子的时间,他没日没夜连轴转,终于将自家近六亩枣树的主枝及多余辅枝全部锯掉。但当妻子返回村里时,看着武子生的劳动“成果”,却是欲哭无泪:“你是不是神经了?家里的收入全在枣树上,你这么干让全家人来年吃什么、喝什么?”

此后几天,还有不少好心的村民主动上门,提醒武子生“你家的枣树被人砍光了,快抓紧到地里看看吧”。“你们不要着急,枣树是我自己砍的。”看着武子生满脸的笑,村民们都感觉不可思议,边走边摇着头说:“好好的枣树砍成这样,这人是不是‘灰\’着呢?”

当年秋天,被村民视为不可理喻的行为见到了成效:由于枣树降高塑形、营养充分的原因,邻居家的枣都成熟落地了,武子生的红枣却还齐刷刷地挂在树枝上,个头也明显变大。

“通过多年的摸索,目前枣树降高塑形产生的稳产增收效益已逐步凸显——枣农不仅抹芽、剪枝管理更加方便,还可节省一半的肥料;枣树的挂果率大幅度提升,裂果情况显著减少,优果率也由原来的30%提高到70%,产值更是比原来翻了三番。”武子生说。

“纵深发展是红枣产业必由之路”

在今日的武家峁村,“降高塑形”早已成为妇孺皆知的名词,枣树矮化也成了全村枣农自发的行动。而这项极具推广价值的技术,也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的认证,并获得“榆林市科技成果创新一等奖”的荣誉称号。

鉴于枣树“降高塑形”带来的巨大收益,2016年,佳县县委、县政府启动了“大面积老枣园强力降高塑形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先后推广面积达3万亩,涉及全县8个乡镇、40余个行政村。在此期间,该县还组织成立了专门的技术工作队,深入开展实地培训数十次,其中自然少不了武子生的身影。

而在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的时代背景下,降高塑形还成为佳县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的重要手段。以佳州街道办事处吴山村为例,去年以来,该村2500亩枣树已全部完成降高塑形工作,而对该村27户产业扶贫户而言,每亩枣树的“降高塑形”还可获得县扶贫办提供的1000元补贴。照料自家枣树,政府还给钱,这一政策不仅大大激起了广大贫困户的热情,降高塑形带来的实打实收益,更会在他们依托产业实现脱贫的道路上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探索、推广降高塑形技术的同时,武子生还针对枣树病虫害防治等问题,积极开展着相关试验。“绿盲蝽虫是困扰本地枣农多年的主要虫害之一,通过多年的试验,我发现生物制药苦参碱对其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为什么要采用生物制剂防治?因为我感觉未来的红枣产业,必须在提升优果率的基础上,坚持走一条从无公害到绿色再到有机生产的发展道路,由此结合相关产业链的深度加工,真正让我们的红枣‘卖得出、卖得贵、卖得好\’。”武子生说。

武子生还认为,当前榆林市沿黄红枣产业区面临困境的重要原因,在于产业结构的单一化。他说:“过去的枣树、枣林之下,既有瓜菜种植,又有畜禽养殖,虽然都是自产自销的模式,但却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在市场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原生态基础上生产的各类农产品都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如果我们的枣乡能够重拾旧时的‘原始\’生产模式,再结合全域旅游的项目推进,全面发展观光旅游、采摘体验、农家乐等相关产业,帮助单一的红枣产业走上纵深发展的路子,广大枣农的脱贫致富之路自然也会变得更宽、更广。”

新闻推荐

寻亲梦圆儿童节 被拐32年陕北小孩回家了

得知被拐32年的贺高林(右二)回家了,乡亲们到村外的路边来迎接。记者张红中摄今年6月1日儿童节这天,在陕西省公安民警的不懈努力下,4岁时被拐的“陕北小孩”贺高林(又名高雪磊)回到位于清涧县...

清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清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