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清涧纪委监察机关聚焦监督执纪问责主业,强化履责担当,打出助力脱贫攻坚“组合拳”——通报全覆盖 监督常态化 问责零容忍

榆林日报 2017-05-26 09:21 大字

本报通讯员 王皓

“监督‘常态化\’、问责‘零容忍\’、通报全覆盖、县委党校选派老舍古便民服务中心王宿里村第一书记白新卫不在岗、县邮政局选派老舍古便民服务中心寨山里村第一书记折建斌不在岗……”

5月17日至18日,清涧纪检监察网、清涧纪检微信公众号密集发布的2期精准脱贫明察暗访通报在当地干部群众中引起热议,该通报涉及10例13人。

针对近期全县下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到岗在岗、履行职责情况,清涧县采取一天一督查、一天一通报、一天一问责,有效督促和遏制了全县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人员不认真落实驻村帮扶制度以及责任不明、底子不清等现象,受到党员干部以及广大群众的关注。

“单期通报24小时内最高点击量达到3000余次,”清涧县纪委宣传部部长惠永岗说,“单条信息阅读量创造了历史新高。”

密集通报的背后,是该县纪委监察机关聚焦监督执纪问责主业,围绕中心大局,强化履责担当,助力脱贫攻坚的坚定决心和信心,通报“全覆盖”、监督“常态化”、问责“零容忍”助力脱贫攻坚“组合拳”效应业已形成。

“不打无准备之仗”

为了贯彻执行省市纪委关于“三个助力”工作要求,清涧县纪委精心“储备”,强化监督能力。县纪委召开***脱贫专题民主生活会,纪委常委班子坚持围绕精准脱贫主题,查摆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纪检监察机关助力精准脱贫工作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各党小组围绕助力脱贫攻坚主题召开组织生活会,研究纪检监察机关助力脱贫攻坚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同时还印编了《精准脱贫工作手册》,全县纪检监察干部人手一册,伏案深学,做到“苦练内功”“蓄势待发”。

“没有监督就没有落实”

该县纪委将群众监督、巡察监督、党内监督“三线合一”,形成监督合力。推行“互联网+村级小微权利清单”,将涉及贫困群众切身利益的低保评定、移民搬迁、大病救助等10个方面36项办事流程晒在阳光下,严防“微腐败”;推行有奖举报制度,对署实名举报扶贫环保等领域违纪问题线索,被举报人受到问责、党纪处分、政纪处分及追究法律责任的,奖励举报人1000元;开展“机动式”巡察2次,做到紧盯各镇、便民服务中心领导班子成员、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村干部等关键人,聚焦脱贫攻坚工作中认识不到位、措施不精准、扶贫资金不落实以及虚报冒领、贪污挪用、克扣截留、优亲厚友、滥用职权等腐败问题,从中发现共性问题5件次,个性问题35件次,县纪委拟初核16件,责令整改19件,实现***领域监督检查“常态化”“无死角”。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

如果说“通报批评+精准监督”是层层传导压力、步步夯实责任的有效手段和方式方法,那么问责则是一种旗帜鲜明的态度。该县纪委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对涉及***领域违纪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既追究当事人的直接责任,又追究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包户(村)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分管领导、主要领导的责任,从快从严、绝不姑息。截至今年5月份,全县查处扶贫领域违纪问题11件17人,问责5起5人;约谈、诫勉谈话87人次;通报5批24人次。坚持以“零容忍”问责树立脱贫攻坚“高压线”,营造了震慑、知止的氛围。

新闻推荐

两只箱子见证一段历史

毛主席当年住过的窑洞1947年3月20日,中共中央来到榆林清涧县徐家沟村。到1948年3月23日东渡黄河,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在榆林途经8个县,驻留过33个村庄,时间最短的仅几个小时,最长的达4个月。...

清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清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