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 做足民生“里子”政府更有“面子”
本报讯(记者 王雄 通讯员 贺永军)10月14日,家住清涧县宽州镇牛家湾村的王大爷来到刚搬迁新址的县医院看病。在宽敞明亮的候诊大厅,王大爷啧啧赞叹:“就像是到了大城市的医院,咱们县医院的条件变得这样好,还没看病就让人感觉浑身轻快多了。”今年8月1日,清涧县医院整体搬迁新址,由过去给人感觉又破又挤的旧医院,一下子变成拥有10层门诊住院综合楼的新医院,引来该县群众一片叫好声,纷纷夸赞政府为群众办成了一件大好事、大实事。
清涧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绩,确立“民生优先”的发展理念,坚决杜绝“面子工程”,扎扎实实做足“民生里子”。该县今年将新增财力和财政支出的80%用于改善民生,包括县医院搬迁、沿黄公路建设、县城应急供水工程、西城区排洪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等一批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如期完成。“政府工作做得好不好,要听群众叫好不叫好。”清涧县委书记杨怀智说:“只有确立民生大如天的政绩观,才能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只有做到感情上自然、行动上自觉,才能真正落实民生大如天的政绩观。”遵循民生大如天的政绩观,清涧县在实际工作中,全力加大包括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保障性住房、环境保护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等民生事业项目建设。在县城,随处可以感受到改善民生给群众带来的欢欣。秀延街道办东阳社区的张志和说:“政府把一件件好事都办到了群众的心坎里,在县城生活了几十年,过去经常要担忧的看病难、吃水难、用电难、行路难、上厕难等等,现在都解决了”。
在清涧县政府采访时,县长高明伟晒出了年初立下的“民生账单”:启动“双高双普”创建活动,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市级标准化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高考二本上线率;县医院完成整体搬迁并投入使用;建成15个新型农村社区、15个美丽乡村、15个乡镇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5个乡镇级养殖示范基地;建成15个乡镇(村)“幸福院”,解决农村老人特别是留守、独居老人生活和养老问题;在城区设置10个放心早餐供应点,为居民提供便捷、卫生、健康的大众化早餐;新建和改造群众文化广场10处……。“立下‘民生账单\’,就是为了自加压力,在年内要向群众一笔一笔‘交账\’,而且要交得利利索索,再艰再难也不能赊下‘民生账\’。”高明伟掷地有声地说。
据介绍,经过一个难题一个难题的破解,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落实,截至目前,这本“民生账单”所列的项目,大部分已经提前完成“销账”。以清涧县医院搬迁项目为例,这是一项多年来全县干部群众瞩目期盼的民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时间紧,资金紧,涉及的部门多,很多群众都为是否能够如期完成捏一把汗。从把县医院按时搬迁列入“民生账单”起,从通路、通水、通电、通气、配套工程建设、大型设备购置、搬迁等等,高明伟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督促落实,先后十多次到新医院现场解决问题,使县医院按期完成了整体搬迁并投入运行。
在清涧县玉家河镇文化广场,71岁的“留守老人”白大娘乐呵呵地说:“如今咱们农村也变得和城里一样了,日子过得就是散恬。”这座投资80余万元、休闲锻炼配套设施完善的文化工程成了白大娘散心的好地方。今年以来,清涧县全力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美丽乡村、孤寡留守老人“幸福家园”、农业示范基地和养殖基地。民生小事都是大事。通村公路、环山生产道路、生产通行桥、引水上山、饮水工程、危房改造、垃圾填埋场、旱厕改造、太阳能路灯、文化广场、环境绿化等大大小小的民生工程建设惠及全县村村户户,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广大群众异口同声把干部称赞为“民心干部”,把政府称赞为“民生政府”。今年5月,该县荣获了“全国首批民生改善典范城市”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贺世峰记者马黎)近日,在清涧县城区大街小巷,活跃着一支支身穿警服、胸佩“党员志愿者”徽标的服务队,这些党员民警进社区、访家户,开展政策宣传、帮扶帮困等志愿服务,成为清涧县城一道靓丽...
清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清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