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清涧枣农沾了产业化“光”

榆林日报 2010-11-27 12:56 大字

本报通讯员贺永军报道初冬季节,走进清涧,但见院落村头,欢声笑语,红彤彤的枣儿与人们的笑脸,构成了枣乡独特的美景。

在清涧县高杰村镇高家洼村,67岁的枣农白有昌喜滋滋地说,自己家里37亩红枣,今年产量达到2万余公斤,收入近6万元。让老白打心眼儿里高兴的是,自己今年有“三不愁”:一是不愁销售,已经早早与县里的人和仙枣业公司签下了销售协议;二是不愁价格,县里红枣加工企业多,需求量大,红枣不用出县,就能卖上好价钱;三是不愁贮藏,只要需要,剩余的红枣就可以送到保鲜冷藏库贮藏。老白说:“这可全是沾了县上发展红枣产业的光!”高杰村镇党委书记惠生礼说:“其实不仅是老白一家,我们高杰村镇今年全镇产枣可达2500余万公斤,全部被县内红枣加工企业收购消化了。”

据该县林业部门介绍,今年清涧全县红枣产量预计可达14.5万吨,基本达到原枣销售不出县。

近年来,清涧针对县内地下资源缺乏的状况,立足县情,扬长避短,依托清涧是优质红枣适生区的地理优势,制定了发展百万亩红枣基地的规划,建设以红枣生产企业为主的工业园区,全力发展红枣产业,积极构建以红枣产业为主的经济框架,以产业化推进工业化,以产业建设促进生态建设,走出一条良性循环、优势互补的特色路子,促进了清涧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目前,清涧全县栽植优质红枣已达74万亩,拥有红枣保鲜冷藏、新型蜜枣加工、红枣饮料加工、枣酱生产、红枣保健品生产、枣木雕刻、红枣产品研发等30余家企业单位的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

在推动红枣产业化发展中,该县坚持做到想好对策、用好政策、做好决策

的原则,从红枣生产、加工、研发、销售各个环节体现出保持特色、科技创新、求精求细、做大做强的思路。该县常年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建立红枣科研试验基地。特别是“陕西省红枣工程研究中心”在清涧正式挂牌成立,为该县红枣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以巨鹰、人和仙、枣生堂为龙头的红枣加工企业不断实现红枣深加工的突破、创新,红枣饮料、红枣冲剂等深受市场青睐的新产品先后上市,产品涉及了6大类60多个品种。投资百万元的清涧聚广枣木雕刻厂等企业开发的枣木仿古家具、套装门窗系列、民俗礼品系列畅销省内外。该县红枣产品已拥有中国著名品牌1个、陕西省名牌产品1个、陕西省著名商标3个、地方知名品牌5个。

现在,该县已有规模化红枣加工企业39家,注册资金5000余万元,加工

产品畅销全国300多个大中城市,并获得直接出口权,出口外销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年生产销售各类红枣产品6万余吨,销售总值达12亿元,红枣工业产值占到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食品工业强县”,并先后获得“中国优质红枣基地重点县”“中国百县(市)优势特色红枣生产基地”“中国枣业10强县(市)”和“陕西省红枣产业‘一县一业\’建设县”等殊荣。

依托红枣产业化发展,清涧县经济与社会各项指标大幅增长,全县实现GDP16亿元,同比增长97%;财政收入4025万元,同比增长52.86%;农民人均纯收入3502元,同比增长27%。该县工业增值增长速度位列全省第二,荣获“陕西省县域工业化发展单项奖”。红枣产业化发展已真正成为清涧县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新闻推荐

清涧:民营经济突飞猛进

清涧:民营经济突飞猛进民营经济对全县GDP贡献率由2006年的17%上升到52%,财政收入贡献率由38%上升到61%本报通讯员徐东马胜昌报道近年来,清涧县依托红枣、粉条、石材资源优势,有效利用“扶南”资金撬...

清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清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