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歇王”白阴理 耳顺之年登台献艺~夜成名
“上一道道的坡来哎吆吆哎,下一道道梁哎,想起了的那个小妹妹人吆号,哎嗨嗨嗨,好心慌,哎哎嗨嗨……”一见到记者的到来,曾经荣膺“十大陕北民歌手”殊荣的清涧“草根歌王”白明理立刻热情地在自家门前亮开了嗓子,一首回肠荡气的陕北民歌《上一道坡坡下一道道梁》,犹如天籁之音,穿透了岁月的浮沉磨砺,飘荡在黄土高原的秀美河山中,这优美的声线、充沛的情感,在他白发与皱纹的映衬下,令人动容。在农民生活方式原汁原味地浸润下,民歌和道情成为伴随白明理朝夕的艺术绝响,也成就了他“草根歌王”的超凡人生。
自小结缘道情民歌无师自通
今年67岁的白明理,是清涧县李家塔镇郝家畔村人。出生于“道情窝子”的他,自幼爱好唱山歌,又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凭着“过耳不忘”的本领,成为“道情窝子”里有名的道情大王。
“打小就爱唱道情,也有唱道情的天赋,当时县剧团演员下乡演出唱的曲,我只要听上两遍就能唱个八九不离十。只是庄户人家穷,家里又说弹弹唱唱是不务正业,死活没让我走唱曲的路。”提起自己的道情路,白明理老人脸上显出一些遗憾,神采奕奕的眼神顿时有些暗淡。
老人告诉记者,自己的道情和民歌都是小时候放羊的时候向村子里的老艺人学来的。年轻时别人在田间地头唱歌,他听两遍就记住了,学道情也非常快,他说清涧道情有九腔十八调,当时自己掌握十五六种(其他的几种濒临失传),眉户懂十几种,陕北民歌会唱六七十首。只是年幼时家穷,家里人对演唱又带有偏见,因此,虽然一直钟情于道情和民歌,却一直没有机会酣畅淋漓地唱一回,只能和所有一辈子窝在山沟里的农民一样,日复一日,锹镢犁铧。每当劳作疲惫或心中有说不出的难受时,放开嗓子唱上几段信天游,成了他最大的享受。
不过,虽然不能与道情和民歌日日
相伴,但是,凭着打心眼里的喜爱和与生俱来的好嗓子,老人还是唱出了名堂。以前,逢年过节,村里就会有庙会、秧歌,这些民间活动最需要能够弹弹唱唱的人,老人的技艺在这时候大放光彩。弹着三弦,拉着二胡,简单的乐器奏着美妙的曲调,老人淳朴的民歌、地道的道情,伴着扭秧歌的人群直冲云天,回荡在农家小院的门前屋后……
60多岁了,还在为生计发愁的白明理老人,怎么也想不到过了花甲之年还能圆自己的唱歌梦。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2005年之前,熟知他的人还仅限于清涧的乡里乡亲,然而,2005年,凭着一曲《掐蒜苔》,62岁高龄的他过五关斩六将在陕北名歌大赛的舞台上,一举摘得陕西省“十大陕北民歌手”称号,从此一夜成名。
对于那次比赛的所有细节,白明理老人都记得十分清楚。
2004年4月22日,老人家乡一年一度的庙会正在举行,赶上县文化馆的人也在下乡采风,得知老人唱歌很有一手,当即要求在会上表演。几段道情唱罢,文化馆的人震撼了:“真是土疙瘩里有人才啊!”随后几天,老人便接到进城参与县人代会晚会演出的邀请。当时老人只是觉得可能城里人稀罕这种民间歌声,也就没想什么美美地在礼堂喊了几嗓子。然而,就是这一喊,他钟爱多年,却一直无缘实现的唱歌之梦敞开了大门。
白明理老人的机会终于来了。2005年8月份,已经在县文艺演出中放射出光芒的他,被县文化馆推荐参加了陕北民歌大赛榆林赛区的比赛。但是,第一次参加大型比赛,第一次登上大型舞台,第一次面对很多专业评委……许许多多的第一次,让不常出远门的白明理老人紧张不已。而看到其他选手都有自己的伴奏带,自己却只带了一副好嗓子参加比赛,老人的心里更加忐忑不安了。
“我是地道的农民歌手,不识谱,没经过专业培训,还是其中年龄最大的,报名时想着重在参与,但是一到比赛场地还是紧张了。后来就劝自己拿奖了就有上千元的奖金,这可是庄户人家半年背石头才能挣来的,应该拼一把!”回忆起当初的心态,老人脸上洋溢着笑容,他的山羊胡子也随着欢快地抖动起来。“比赛第一天,我一直坐在台下认真听,第二天轮到我自己,一大早,我就起来先去僻静处练了练嗓子。后来发挥还算正常,拿了复赛第四名,当时真是高兴得不得了!”
市上复赛第四,决赛第二,省上预赛第二,决赛综合排名第六。老人一路过五关斩六将,一嗓子吼到了省城,还获得了陕西省“十大陕北民歌手”称号。对于一生都在黄土地里劳作的白明理来讲,这样的荣誉既让他惊喜,又让他意外。
老人唱出名堂后,以前不支持他的家人也慢慢想通了,女儿给他买了手机,儿子在他外出比赛时忙前忙后。老伴刘国香说:“他呀,现在唱曲比以前更有兴头了,我和孩子们也不管了,一辈子就好这口,想唱就唱吧!”
传承经典出专辑大器晚成
一直钟爱民歌和道情却从未尽兴唱过的白明理,在耳顺之年,终于迎来了自己艺术的春天。最美不过夕阳红,他淳朴、厚重的唱腔开始逐渐登上“大
雅之堂”,一些市县举办的文艺活动和各种比赛中频频出现他的身影。在榆林市首届艺术节演出中一举夺冠,获农民歌手擂台赛一等奖,在陕西省老龄委举办的第二届“老年人风采大赛”获优秀奖。现在,白明理老人已经是省、市、县文联会员。
陕北民歌校园行、军营行、上央视音乐频道录音,去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等很多大城市……成名以后,老人的生活一下子丰富起来,现在他想唱就唱,再也不用担心家人的阻挠、周围人的不解。老人也叹息这好事怎么来得这么晚!
为了将很多经典陕北民歌和清涧道情原汁原味保存下来,今年,满头白发还不辞辛苦的白明理老人,呕心沥血出了自己生命中的第一张歌碟。
“出专辑的钱是政府拨付的,我自小热爱民歌、道情,却割舍了半辈子,现在能够有自己的专辑,已经很满足了。目前最想做的事情是通过自己的记忆总结,给后人多留一些东西,出这个专辑,就是为了把经典的东西传承下去。碟里面收录的道情和民歌都是我自己最拿手的,也最有代表意义。像那首《放脚歌》是1927年开始流传下来的,很老,很有保存价值,是我小时候和纺线的奶奶学的。”
“数千年,旧礼教,压逼女人家,不叫女娃把书念,光叫做针线……”老人说着说着,又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葛爱军胡文科报道清涧县农村信用联社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加强投入,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今年前9个月,该社累计发放支农贷款56957万元,比去年同期多投放23485万元,重点支持全县农民发展...
清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清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