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眉弄剪四十年 ——黄建雄的剪纸情缘
文/本报记者马媛媛实习生王亚妮
在大多数人眼里,剪纸是专属于女人的精细活。然而,清涧县城区老峰弯的黄建雄,堂堂七尺男儿,却对剪纸艺术情有独钟。近40年的剪纸生涯,不仅成就了他的剪纸技艺,也让他变成当地有名的剪纸能人。
45岁的黄建雄住在清涧县城郊,两孔窑洞,小门小院。走进他家逼仄的屋子,一眼就看见张贴在门口两边近一米长的大幅剪纸,左边是他剪的“秀延广场”,右边是“春播图”。在光线有些阴暗的窑洞内,这两幅色彩艳丽、图案鲜活的剪纸成了屋内唯一“亮点”,给原本很俭朴的家增色不少。
从小结缘显天赋
黄建雄说自己与剪纸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五六岁的时候,村里同龄的男孩子都爱玩打打闹闹的淘气游戏,而他却偏偏喜欢安安静静地坐在外婆身边看她剪纸。外婆的剪刀一起一落,一幅漂亮的剪纸就出现了,那些外形可爱、活灵活现的小猴子、小兔子、小狗等花样让他爱不释手。
受外婆耳濡目染,7岁时,黄建雄就开始自学自剪,到12岁时,他的剪纸已经远近闻名。村里谁家有个喜事需要几幅窗花增添喜庆就都去找他,等到过年过节更是忙得不亦乐乎。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就能“舞刀弄剪”,手艺好像得到剪纸高人的真传一样,当时在十里八乡传为佳话。
因为黄建雄的剪纸传承了村里老一辈剪纸人的风格,所以石狮、龙凤、团花、鸳鸯戏水、双喜等传统图案成为他创作的主题,而且他的美术天赋也给剪纸助了一臂之力。黄建雄聪明好学,看到任何好花样,都会默记在心,回家后自学。因此他的许多剪纸既不失传统的美观大方,又带有一些自我创作的新奇别致,比一些老年人的剪纸更受人们欢迎。
坚持不懈自开怀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大男人爱好女人家的手艺,整天拿着些花花绿绿的纸剪来剪去,也成了一种另类。剪纸给黄建雄带来赞誉的同时,也带来人们的非议和不解。
“一个大男人,不想着怎么赚钱却爱‘剪花花\’,吃都吃不饱,还有心情弄剪纸,真是神经不对头。”在人们的另眼相看中,第一个反对黄建雄剪纸的就是他的妻子。尤其是2002年,夫妻二人双双下岗,两个孩子一个念高中,一个念初中,正是用钱的时候,家里的生活当时陷入困境。
剪纸虽是至爱却不能用来赚钱,迫于生计的黄建雄开始外出打工。但即使生活艰难、亲人反对,他依然没有中断剪纸爱好。每天晚上打工回来,他就会拿起剪刀搞些创作。用他的话说,不仅能够一扫奔波的辛苦,还能带来心灵的慰藉。一个打工者干的都是粗活、重活,然而,心灵手巧的黄建雄却坚持用一把剪刀剪出他的“精细”人生。
质朴情怀终有报
对于剪纸,黄建雄总是抱着一种非常质朴的情怀。很多年,他看不到自己的剪纸前途,但是出于纯粹的喜爱,对即将在民间失传的剪纸艺术,他总是尽力做着各种努力。
在成为榆林市剪纸协会会员之前,黄建雄的剪纸道路可谓是孤独和寂寞相伴。“我感觉自己总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没有交流的平台,也没有人能与我切磋技艺。”黄建雄担心地倾诉着,“随着老一辈剪纸人的离世和农村人对剪纸艺术的逐渐淡漠,那些老辈人传统的剪纸手艺濒临失传,但却找不到好的途径去保护这些艺术。”
2004年,黄建雄打听到榆林市成立了剪纸协会,通过举荐,他很快成为其中的会员。也是从此时起,他的剪纸艺术开始放射光芒。在榆林市首届民间剪纸展览中,他的“十二生肖”剪纸作品获得二等奖;在第二届剪纸艺术展览中,他剪的“安居乐业”又荣获铜奖;2005年,他创作的剪纸“秦嫂子”头像,被北京某公司定为商标,还获得了千元经济报酬;2008年,他的剪纸作品又被清涧县政府看中,以其剪纸作品为蓝本的剪纸形象出现在清涧县河滨路的文化墙、石台寺魁星楼广场等处的石雕上。
为了能在保护传统技艺和文化方面多做贡献,现在,黄建雄的剪纸内容更多融入了传统元素。他希望能将压面、抬龙王、织布、打绳、打铁等传统习俗和一些将近失传的农事活动用剪纸的方式保存下来。“原生态的东西生命力更长。”他坚定地说。
□
黄建雄和他的剪纸作品。马媛媛摄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王刚报道近日,清涧县交警大队对学校周边交通安全隐患进行大力整治,对于影响师生安全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处理。同时深入辖区校园对广大师生进行了交通安全宣传,举行交通安全讲座,发放交通安...
清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清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