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土地流转盘活清涧枣业发展路

榆林日报 2010-09-07 13:07 大字

本报记者马媛媛实习生王亚妮

初秋,记者在清涧县宽州镇笔架山上的万亩红枣精品科技示范基地看到,连片的枣树绿油油、齐整整,给整座山披上了绿色的外衣。望着刚刚开始挂果的小枣树,承包大户陈世生欣喜地说,三年后自己的516亩枣园就能全部挂果,到那时仅这一片枣园的收入就能上百万元。

这是宽州镇采取“科技+基地+大户”的产业化发展新模式后,打造起来的万亩红枣精品科技示范基地之一,而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建设红枣精品科技示范园正是清涧红枣基地建设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正是这张牌,盘活了清涧枣业发展之路。

撂荒地变成万亩示范基地——

大户承包显神威

昔日的笔架山路窄山陡,土地贫瘠,是没人愿意种的“烂地”,然而,不到一年时间,这里就从一片撂荒地迅速变成了万亩红枣精品科技示范基地。

据宽州镇红枣办主任张登峰介绍,这万亩红枣精品科技示范基地是宽州镇2009年以来确定的3个万亩红枣示范基地之一,它以笔架山精品示范园为核心,向西北方向延伸8个村,主要采取土地流转、大户承包和联户承包经营的方式,按照基地规模化、产业特色化思路,以“人定心、地定权、树定根”为宗旨,建立起的高质量红枣科技示范园区。目前,笔架山红枣精品科技示范园已有大户承包经营者5户,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共栽植红枣4000亩30余万株。

今年50岁的陈世生正是该基地的承包大户之一,他在笔架山上承包种植了红枣516亩。谈起自己的红枣精品科技示范园——杨海贸盛红枣示范基地,陈世生高兴得合不拢嘴:“当初承包笔架山上的土地栽种枣树时,并不被人看好,但是我算了一笔细账,还是下决心大干一场。”他说,以前种枣树不懂技术,枣树树头大、结枣少、虫害多,一亩地只能种30来株,亩产量徘徊在400—500斤。如今发展精品科技示范园,枣树经过矮化密植后,一亩地种了上百株枣树,一株枣树预计可产十来斤红枣,全部挂果后一年的净产量能达到50多万斤。按现在最低的市场价算,一斤红枣两块钱,也能卖100多万元。

按照陈世生的计划,枣树三年嫁接、四年挂果、五年后即可形成规模。到时候不仅能做红枣买卖,还能借势发展红枣旅游产业,又是一笔大收入。

据了解,仅在宽州镇,像陈世生这样的红枣种植承包大户就有13家,他们的承包面积从几百亩到上千亩不等。清涧县上半年共新建红枣基地60055亩,其中新建精品示范园43个计21453亩。据初步统计,今春各乡镇39个承包大户已完成栽植8990亩,占全年基地建设任务的70%。

农民托关系也想把地包出去——

好政策就是“定心丸”

现在的清涧县,已经形成了全民共建红枣基地、全县共谋红枣大业的火热局面。

为加快红枣精品科技示范园建设,清涧县坚持“土地集中流转,大户承包经营”,在“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下,通过由农户、大户、村委会、镇政府共同协商,认定土地等级,确定土地流转标准,最后达成一致的承包协议,把土地向有实力、有管理经验的人集中,使分散的小农经济变为有规模、高投入、高产出的现代化农业经济。

通过土地流转的办法,许多外出务工农民的闲置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那些有资金实力的人可集中连片兴建红枣基地,可谓互利双赢。“对土地的原主人来说,土地被承包后每亩能收获承包费45元,粮食直补35元,20至25年后,承包到期,土地上的所有枣树都归属他们。很多人怕自己的土地闲置,还打电话托关系让我承包他们的土地。”与87户枣农签订了承包合同的一种植大户很有感触地说。

在红枣精品科技示范园建设中,清涧县采取了大户承包、整合资金、退耕还林、领导包抓、干部带薪办基地等多种新模式,使得农民有了强大的依靠。

好政策给农民吃了颗“定心丸”。 “政府对红枣产业的扶持力度很大,对承包大户有很多优惠政策,这让我相信办红枣基地肯定能赚钱。”宽州镇牛家湾村的红枣种植大户张学彪说。

枣栽到哪里,路和水就引到哪里——

到位服务让枣农不用愁

张学彪本有200多亩的枣园,看到政府的扶持力度大,就看准时机把别人不愿意承包的900多亩土地又承包了过来。他说,林业局的技术人员对选苗、挖坑、栽苗、扶苗、踩实、修剪、管理等全部过程进行全程指导服务。今年栽种的枣树成活率很高,7月初,天气干旱,为了能够按时给枣苗浇水,政府及时预借了他几万元用来灌溉,保证了枣苗的成活。

清涧县还推行领导抓基地,干部包大户工作机制,坚持“枣栽到哪里,路修到哪里,水引到哪里”的思路,极力帮助承包大户们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后顾之忧。今年仅在牛家湾万亩红枣科技示范基地就投资55万元,新建了蓄水池7个和4套抽灌设备、蓄水坝1座、基地道路30公里。

为进一步优化红枣产业发展,政府还聘请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教授和林业局的技术人员对农民专门进行指导。如果基地枣苗成活率、通水、通路、土地流转、栽植面积、栽种质量等各项指标都达标,政府还会给每亩精品示范田300-500元不等的资金奖励。

矮化密植让红枣个大质好产量高——

科学技术成“助推器”

科技是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第一生产力。为了尽快发展红枣产业,清涧县在打造“西部红枣第一县”目标的引领下,确立了一整套科技支撑的发展思路。

清涧县红枣种植以前管理较粗放,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县里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建起了陕西红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进了新技术、新品种,以及对枣树的技术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为红枣产业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科研支撑体系。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年精心指导和县林业技术干部实地示范栽植下,各乡镇和红枣承包大户在苗木的选择、嫁接、施肥、修剪、防病虫害等管理水平上有了新的提高。

张学彪说:“以前不懂技术,老枣树不修剪,任其生长,枣树结枣少、个头小,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几个钱。现在按照技术人员的指导,枣园走了矮化密植路线,易修剪,便于管理,品种增多,果实质量高,结出的红枣个也大,可以提高产量。”他说,县上还经常举办培训班让枣农学习防虫、施肥、科学管理等技术,可以说红枣产量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县里提供的技术指导。

新闻推荐

清涧妇联帮助18名贫困女大学生圆梦

本报通讯员徐东白春涛报道为确保困难女大学生能上得起大学,清涧县妇联从8月初就开始派干部深入学校和学生家庭了解情况。截至9月1日,该县妇联共将李亚芳等18名贫困女大学生申请的“红凤工程助学金...

清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清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