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的科学发展之路
——访清涧县委书记高永东
□本报记者马媛媛
记者:清涧县作为资源匮乏的山区农业县,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引人瞩目,有人称其为“清涧模式”。作为决策者,在发展思路上你们是如何定位的?
高:对发展思路方面的定位源自我们对清涧县情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比起其它县区,清涧县发展条件比较差,我们经过反复论证,最终为清涧量身定做了一条较为科学的发展路子,那就是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富民、枣赢天下”发展理念,全力打造“中国西部红枣第一县”,构建以红枣产业为主的新型工业经济框架,形成“一业带百业,一业兴百业”的发展态势,以产业化推进工业化,以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以城市化推进现代化。
当前,我们首先要在以红枣产业为主的特色产业建设、以农村公路为主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以食品加工业为主的民营经济发展、以“双创”为载体的城市建设四个方面取得突破。
清涧虽然是个“小”县,但也要以求新、求变、求大、求强的胆略和姿态成就大事业。在发展实践中,我们还提出要树立“四大理念”:一是大视野理念。即使地处偏远,但也要坚持高点定位、顶层规划,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以国际化、全球化的视野描绘清涧的未来。二是大资源理念,要变别人的资源为己所用。三是大人才理念。充分运用信息时代人力资源共享的特点,建立引进人才、选用人才的新机制,聚集人气资源、人力资源优势。四是大市场理念。清涧的市场是有限的,天下的市场是无限的,要千方百计利用天下的市场和资金发展清涧。
记者:在发展县域经济上,县上提出要打造“中国西部红枣第一县”,构建以红枣产业为主的新型工业框架,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高:为了寻求山区农业县的科学发展之路,破解发展难题,从2006年开始,我们新一届领导班子经过认真调研,根据清涧县情,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必须坚持的九条原则,把发展红枣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规划用10年的时间在境内“三河五岸”建成100万亩红枣基地,实现中国西部红枣产业的5个“第一”,通过红枣产业的突破性发展,带动全县经济社会的整体跨越。
在实践中,我县干部群众达成发展共识,形成发展合力,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实践证明,这一思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清涧实际,是切实可行的。经过几年的发展,清涧的红枣产业可以说从自然发展形态成功转型为产业化的发展形态,在基地建设、生产加工、科技创新、品牌战略、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可以说,我们走“小资源、大产业”的这条路子,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
记者:近几年,清涧县为什么格外注重推进城市建设?在你心目中,“风韵枣都、石板之乡”这一城市形象到底是什么样子?清涧的城市建设成效主要表现在哪里?
高:清涧有四分之一人口住在县城,搞好城市建设不论从发展战略考虑,还是从百姓的切身利益出发,都有重大意义。清涧是个穷县,因此搞城市建设我们不求大、不求洋,只追求特色。为此,我们结合城市“双创”工作,提出了打造“风韵枣都,石板之乡”的城市形象目标,通过精巧的策划创意和别致的表现形式,挖掘和彰显红枣文化、石板文化,建设特色县城新景观,构建“城在山中、山在城中、五山环抱、五水绕城、十桥飞架”的城市新框架,真正把清涧这个“小县城”打造成一张富有独特魅力、富含特色文化、富集人气商机的“大名片”。
短短几年中,清涧的城市规划面积由2.5平方公里扩大到4.8平方公里,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特别是自2008年启动“双创”工作以来,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文化品位进一步彰显,综合承载力进一步提升。
新闻推荐
补贴+补助清涧贫困户领到“家电下乡”扶贫卡本报通讯员徐东报道8月20日,清涧县家电下乡领导小组集中给农村贫困户发放“家电下乡”惠农扶贫卡1000张,共计40万元。为了让广大群众更好地享受“家电下...
清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清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