殚精竭虑破解难题 矢志不渝造福百姓
——清涧探索县域经济发展新模式
本报记者 刘晓丽
【关键词】
◎一体两翼,以一业兴百业
◎以产业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带动现代化
◎县城建设中的“以石载文”
◎清涧缺资源,但不缺精神
◎山区特色产业科学发展新模式
这里是红色革命的摇篮,清涧起义彪炳史册;是激发伟人灵感萌生的宝地,《沁园春·雪》雄视千古;是人才辈出的地方,4位省委书记、60多位省军级以上干部美名远扬;素有“红枣之乡”“粉条之乡”“石板之乡”“道情之乡”之称……
这里就是清涧,总土地面积1881平方公里,总人口2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万人。“面朝黄土背朝天”是当地人一年四季生活的真实写照。其境内梁峁蜿蜒起伏,沟壑纵横交错,地表支离破碎,河谷深切,地形复杂,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不利于耕作,矿产资源极度匮乏,是国家级贫困县。
一个山区农业县,条件这么差,怎么发展?
一、思路决定出路
“没有资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思路。”清涧县委书记高永东的一句话振聋发聩,他说:“清涧缺资源,但不缺精神。”
面临恶劣的自然条件,匮乏的矿藏资源环境,清涧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面对清贫,大胆尝试,依托本地优势,披荆斩棘,独辟了一条山区县特色农业的科学发展之路。
从2006年开始,清涧县域经济加速发展,在困境中的清涧已经悄然奋起。到2008年,全县GDP完成11.0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5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分别是2005年的2.98倍、1.48倍和2.2倍。2008年,清涧县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监测考评中,荣获“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在综合名次进位最快前10名县区中名列第二,由第82位上升到53位,晋升29个位次。
这一切虽在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靠的是人心的变化。这是今天的清涧最重要的变化,它集中体现为干群同心,不畏艰辛,竭尽全力谋求发展;靠的就是清涧县委、县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矢志创业的精神。
2006年,清涧县委、政府制定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富民、枣赢天下”发展理念,全力打造“中国西部红枣第一县”,积极构建以红枣产业为主的新型工业经济框架,形成“一业带百业,一业兴百业”的发展态势,以产业化推进工业化,以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以城市化推进现代化。该县还进一步确立全新的发展理念,即清涧的资源是有限的,天下的资源是无限的;清涧的资金是有限的,天下的资金是无限的;清涧的市场是有限的,天下的市场是无限的。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天下资源为清涧造福,利用天下资金为清涧发财,利用天下市场为清涧产品提供销路。
思路犹如前进的灯塔,有了思路,出路还会远么?路,就在脚下。
(下转第四版)
践行科学发展
实现富民强市
新闻推荐
1月18日,陕西省清涧县交警大队一辆装有测速设备的警车在210国道旁,违章测算行驶车辆的速度。据司机反映,该大队不仅在清涧县区域的国道上流动测速,有时还隐藏在路边或停在严重影响交通安全的岔路口实...
清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清涧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