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医师梁家新:无影灯下的“守护者”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手术麻醉就是打一针而已,其实不然。麻醉是手术中非常重要的工作——病人最迫切的期望是安全、无痛,而外科医生则需要平稳和良好的手术条件,这些都需要麻醉医生来保障。3月最后一周是“中国麻醉周”,今年的主题是“敬畏生命,关注麻醉——无我,手术曾经痛苦难耐;有我,安全无痛得以保障”。近日,记者采访了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麻醉科主任梁家新,了解麻醉师的工作日常。
无影灯下的生命守护神
“姑娘,睡一觉,我会陪着你的。”手术前,梁家新在患者床边轻声宽慰。接受手术的是一名13岁的小姑娘,因为脊柱侧弯严重,必须手术纠正。其实,在手术前一天,梁家新就到病房了解了该患者的身体情况。这是每台手术前,麻醉医师都必须完成的探访。手术前,患者的心肺功能、基础疾病、需要纠正哪些异常,都依赖麻醉医师的临床诊断、评估和处理。
手术台边的诱导盘里已经摆好了多个针管,针管里是准备好的麻醉诱导药物和应急用药。此时,患者左臂平展,躺在手术台上。梁家新将氧气面罩扣在患者口鼻上,吩咐护士从输液三通管开始注射全麻药物,很快,患者就“睡着”了。患者的呼吸、血压、心跳现在都完全掌握在梁家新的手上。患者的头上贴着三个电极片,连接着一台脑电检测仪,时刻监测着麻醉深度。
整个手术过程,梁家新都要时刻注意着监测器上的数据变化,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气道压、心电波形等。通过调节呼吸机参数,给予调节血压、心率的药物,他和手术台上脊柱外科的医生密切配合。
脊柱纠正手术有一个特殊的环节,主刀医生需要患者术中配合完成一些抬脚、举手的动作,以判断手术纠正后的脊柱有无压迫神经和脊髓。梁家新适时停止麻醉药物输入,将患者术中唤醒。患者完成主刀医生的指令后,梁家新给药,让其继续进入全麻状态。一切顺利,缝合。
手术过程中,患者虽然出现了心率和血压的波动,但是一切都在预料之中。面对这样一台手术,梁家新早已游刃有余。患者被推进了隔壁的苏醒室,直至苏醒情况稳定送回病房,麻醉医生的工作才算完成。
手术中处变不惊
麻醉分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等多种,就患者个体而言,身体状况不同、手术的不同,麻醉的方式也是千差万别。梁家新把麻醉过程比作飞行,成功插管是起飞,顺利拔管意味着安全着陆,将病人平安送回病房,麻醉医生就像一个机长一样完成了一次飞行任务。
他需要针对不同的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不同的内科疾病夹杂症,以及不同疾病的不同阶段、不同严重程度完成麻醉工作,即使是同一个患者间隔几天做相同的手术,情况也是不同的。
常年待在手术室,梁家新已练就处变不惊的本事。前不久,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摔跤导致股骨颈骨折,需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手术中,老大爷突然发生骨水泥反应,血压波动如坐“过山车”,血氧饱和度持续下滑,可能出现心跳骤停的危险,情况十分危急。发现这一异常情况后,梁家新立刻叫停了手术,组织抢救。7个医护轮流进行胸外按压,梁家新则迅速为患者进行面罩通气来保证呼吸及必要的抗过敏、升血压抗休克等处置,守住呼吸和循环两条线,患者的生命就有了最大的保障。之后,为了巩固血流动力学,梁家新为患者注射了对症的药物。
在循环逐渐稳定后,主刀医生询问手术是否可以继续进行。考虑到手术仅剩缝合切口的步骤,梁家新建议加速缝合手术切口。
尽管骨水泥反应让手术室内的每个人都惊出一身冷汗,但看到老大爷术后安全地醒来,梁家新在欣慰之余也在不断思考如何能做得更好。
希望更多患者享受到舒适医疗
近年来,随着医学进步,外科手术难度越来越高,对于承担着保命人角色的麻醉医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到个性化的麻醉和舒适化的医疗,对于麻醉医师的技术和心理挑战都是不言而喻的。
“工作20多年,麻醉用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梁家新说,以往,打一针,手术患者不知道什么时候醒来;现在,麻醉医师不仅可以让患者在术后安全舒适地醒来,还可以在术中唤醒患者,甚至在术后让患者遗忘此过程。“让病人终于可以从容下来,是我工作中的一种享受。”
除了手术室环境,麻醉医师和外界接触不多。所以他们的工作内容常常被误解,工作价值也得不到完全的认可。采访中,梁家新多次提到“医者父母心”,他呼吁更多的人认识麻醉、重视麻醉。除了在手术中为患者护航,随着舒适化医疗成为趋势,麻醉医生的工作范围正在越来越宽广,梁家新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够享受安心、舒适的医疗服务。
(记者 覃琴)
新闻推荐
玉林市教育局印发通知,“壮族三月三”、清明节期间 师生员工 不得擅自离玉
本报讯(记者陈君铭通讯员甘贞贞)3月29日,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壮族三月三”和清明节期间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以...
玉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