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造冬瓜苗种下去,太阳村的瓜农在抓紧护理,期盼 春种“希望苗” 夏收满田瓜
▲太阳村成片的冬瓜田。
▲梁大爷在捆扎瓜篱。
本报讯 (记者 刘赛) 29日上午,春雨蒙蒙,玉州区名山街道太阳村的田野里一片嫩绿,村民们有的给菜地浇水,有的给禾苗施肥,也有的在冬瓜田里扎篱笆,不时有几只白鹭低空掠过,好一派春日田园风光。
多种模式充分利用土地
一年种植两造冬瓜
当天,60多岁的太阳村村民梁大爷在田里给他十几天前种下的黑皮冬瓜秧苗扎瓜篱,瓜篱3根一组,牢牢地插在地上后,再用布条捆在一起。每一垄瓜苗都覆盖着地膜,嫩绿的瓜苗从地膜的洞口钻出来,随风轻轻摇曳。“在地上铺盖地膜,不是为了给瓜苗御寒,而是不让杂草生长。”梁大爷说。
太阳村是玉林市有名的黑皮冬瓜生产基地,年种植黑皮冬瓜约2000亩,村民们采取“水稻—黑皮冬瓜—荷包豆”“黑皮冬瓜—水稻—马铃薯(冬菜)”等种植模式,让土地得到充分利用。说起这两年种植黑皮冬瓜的收获,村民们笑了:“我们的冬瓜质量好,价格不错,每公斤能卖3元到4元,有人因此赚了不少钱,村里盖起很多新楼房。”
太阳村每年春秋两季共种植两造黑皮冬瓜,春瓜在6月、7月收获,秋瓜在10月、11月采摘。冬瓜表皮黑绿色、肉白,肉厚6-7厘米,长60-80厘米,每只瓜重18-20公斤,其中,秋瓜质量更好、口感更清甜。“价格好的时候,一只25公斤以上的大冬瓜能卖上百元。”梁大爷说:“我们村的冬瓜个大、肉甜、产量高,除了土壤好之外,和科学的施肥打药、管理等也有关系。”
60多岁的杜奶奶在护理刚种下的蔬菜苗,她算了一笔账:“前两年我种1亩多冬瓜收获了几万元,在冬瓜边种的荷包豆也有几千元收入,早造冬瓜收获后,我还在田里种水稻。虽然比较辛苦,但总的收入还是让我满意的。”
太阳村村民种植冬瓜,有的是在家里培育好秧苗后再移植到田里,有的是直接在田里撒瓜籽。梁大爷十几天前在田里撒上了瓜籽,风调雨顺,一兜兜瓜苗很快就从地膜里钻了出来。这两天他忙着扎瓜篱,为的是今后让冬瓜苗爬篱开花结果。
种植冬瓜
有苦也有甜
村民们种植冬瓜,既辛苦又充满喜悦。喜的是满田大丰收的时候,亩产可达5000-6000公斤。冬瓜丰收的日子,天气炎热。村民们冒着酷热在田里采摘冬瓜,然后肩挑或手抱把它们搬运到村道边,再用三轮车、板车运回家里。有的瓜田离村道远,村民们要挑着沉甸甸的冬瓜走田埂、跨田沟、迈小溪,“经常忙得大汗淋漓,被蔓藤瓜叶碰到的皮肤还痒得难受”。有的客商干脆把小货车停在农田的空地上,收购村民的冬瓜。这个时候的太阳村十分热闹,搬瓜的、称瓜的、数钱的、讨价还价的……大家忙得不可开交。
太阳村的冬瓜除了在本地销售外,还有大部分销往广西区外,有的甚至卖到了东南亚。“北方冰天雪地的时候,各种蔬菜少了,我们的冬瓜就很受欢迎,那个时候价格会涨一些。”一村民说。
然而,也不是每一造的黑皮冬瓜都能让村民品尝到喜悦。“种冬瓜最怕遇到大雨,水泡了田,冬瓜烂在地里。行情不好时,冬瓜价格跌得厉害,每公斤才卖三四角,种植户是亏本的。”梁大爷说,遇到连续的大雨天气时,村民只能将烂了的冬瓜成堆丢弃在田里,十分可惜。由于冬瓜能储存较长的时间,行情不好时,有的村民就在家里搭建瓜架子,把冬瓜储存起来,待价格上涨再销售给客商,或者分批运到宏进农批市场销售。
新闻推荐
3月26日~27日,适逢周末,玉州区八中校园却是一片欢腾,学校正在进行有趣的跳绳比赛、足球比赛,以及开展民族大团结等特色趣味活...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