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后的房屋“修补师”

玉林日报 2022-04-01 07:28 大字

陈寿柏在昏暗狭小的电梯底坑里仔细修补漏水之处。

外墙的防水补漏必须要在晴天及确保安全的防护措施下进行。

趁天放晴,陈寿柏爬上楼顶,仔细找寻裂缝位置和漏水的原因,为客户的房屋制定修补方案做准备。

年近60的陈寿柏已经从事防水补漏维修工作20年了,雨季和雨天过后,是他最为忙碌的时候。除了屋顶,他和工友们还承接屋内、厕所、外墙、电梯底坑等漏水问题的维修工作。

从业20年,手机从未关机

陈寿柏是地道的玉林人,“我的文化水平不高,以前什么苦力活都做过。”刚接触防水补漏时,陈寿柏也没有想过这份工作那么有挑战性,在高空、缺氧、高温等艰苦环境下作业是常事,还时常面临粉尘、有机溶剂等的危害。尽管如此,当身边的工友一个又一个转行,他依然在坚持,“选择了这行,那就做好它,不知不觉坚持到了现在。”陈寿柏说。

从业20年来,陈寿柏的手机从未关机或设置静音,“有时候半夜接到电话,要去抢修漏水的电梯底坑。”电梯底坑漏水会影响电梯机件与电器元件安全性能,为了第二天电梯能正常使用,陈寿柏和工友常常半夜进行抢修补漏。电梯底坑一般只有50厘米高,不仅需要在昏暗的环境下找准漏水位置,还需要全程蹲着进行作业。蹲久了,脚也麻木到失去知觉,站起来时头晕眼花。

在外墙、楼顶等室外作业,黑色的防水材料经过太阳一烤,就会散发出难闻的味道。但比起高空作业,陈寿柏反而觉得高温和难闻的气味显得“舒适安心”许多。

“看天吃饭”的行业

几年前,陈寿柏曾为发电厂、水电厂修补漏水问题。“崇左的发电厂的维修工作经历实在难忘。”五六年前,崇左有一处发电厂急需修补漏水问题,然而这个发电厂地处偏远山区,汽车无法到达,陈寿柏和同行的工友提着重达几十公斤的材料和工具,准备了一些干粮和矿泉水就步行进山。

“一路上的野草比人还高,晚上还有山猪出没。”陈寿柏说,为了安全,他们只能日出而作,日落则回,一天不停歇作业6小时,吃饭随意应付两口,衣服湿了又晒干,干了又被汗水渗透……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将近一个星期,终于完成了抢修。经过这一次,陈寿柏觉得室外的高温、电梯底坑的狭小昏暗、厕所的臭味都算不了什么,工人的人身安全才是第一位。

采访当日,陈寿柏的工友杨合明正在往处理好的裂缝灌注黑色防水材料,就像蛋糕抹面一样,必须抹得平整无缝隙,防止雨水再次进入。

“我们也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看天吃饭’,‘雨天不维修室外’早就成为了行业准则。”陈寿柏说。

防水补漏工人下雨时不能进行室外作业,因为修补的材料不能暴露在雨天环境下使用,否则工人也无法正确判断裂缝位置,积水会影响修补的效果,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避免雷电、打滑等危险情况发生。

期待年轻人接棒

随着防水补漏材料的更新和技术的改进,工人也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以适应市场需求。“不学习是不行的,材料和技术每年都在更新,学不会就很容易被淘汰。”陈寿柏说。

有一年,陈寿柏在为水电厂的漏水堤坝进行修补时,遇到了水中的气流,刚打进去的材料瞬间就被水冲走,接连两三天都如此,也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无能为力的陈寿柏只好选择等到旱水期,水位低于堤坝的漏水处再修补。这件事让他至今仍耿耿于怀,明白了光靠“四肢”不行,还得多动脑,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其实市民对我们有很多误解。”杨合明说,这些年,来因为一些防水补漏“游击队”和不良分子利用消费者不懂行的漏洞,欺骗消费者并进行不合理收费,导致这个行业的口碑变得糟糕起来,而深受其害的不只有消费者,还有正规合法的防水补漏公司和工人。

如今在防水补漏行业中,鲜少见到年轻人,“老龄化”严重,40岁以上的工人占大部分。“我还能再干几年,现在开始找新人,像为房子做防水补漏工程一样,未雨绸缪。”陈寿柏指了指地上修补好的裂缝,站起身子,锤了锤酸痛的腰,豁达地笑了。

新闻推荐

春日采茶去

春茶采摘忙。本报讯(见习记者何挺)如果你喜欢百花争艳,春光灿烂的光景,那你也会喜欢漫山翠绿,香气洋溢的茶园风光。在福绵区石...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