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献协调员莫鸿铨: 见证生命的延续和重生
莫鸿铨到病房为重症患者进行器官捐献志愿登记服务,该病患去世后无偿捐献了遗体和眼角膜。
手术前,莫鸿铨(右一)和医生对捐献者进行哀悼。家属签字后,莫鸿铨还要全程跟踪、见证整个器官获取过程。
他的工作,一边是死亡,一边是新生。
他常常奔走于医院宣传器官捐献,寻找潜在的器官捐献者。
他叫莫鸿铨,是玉林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员。2021年11月底,他被自治区红十字会通报表扬为广西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先进个人。
器官移植被誉为21世纪最伟大的医学成果之一,是拯救和延续生命的一种特殊方式。器官捐献协调员是最早接触捐献者及其家属的,捐献能否成功,他们的工作至关重要。因此,他们被称为“死与生之间的桥梁”“生命的接力者”“生命的摆渡人”。
成为器官捐献协调员,先过自己那道坎
1月25日凌晨,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里,医生正在进行器官获取手术,莫鸿铨在手术室内见证整个器官获取过程,确保医生获取的器官与家属捐献的意愿一致。当天,器官捐献者的器官成功移植到多名病患身上。
作为生命的接力者,莫鸿铨为逝者惋惜和哀悼,也为生者能延续生命而欣慰。
自2011年7月广西开展器官捐献工作以来,先后有120名工作人员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目前在职在岗的协调员有89人。
很多器官捐献协调员都是医学专业出身,而莫鸿铨大学读的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4年,他以司机文员的后勤岗位考入玉林市红十字会。然而他也没想到,他的工作还往往涉及到器官捐献的协调处理。
从电子信息员到器官捐献协调员,每天与生死打交道,起初莫鸿铨面对这份工作也有犹豫,从小到大所接受的传统思想加之父母反对,他心里也曾迈不过这道坎,最终,责任心和爱心驱使他去挑战。
为了成为专业的持证器官捐献协调员,莫鸿铨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主动向同事请教,奋战两次,终于考取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证书。
签字笔、印泥、纸巾、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签字文件资料等,这是莫鸿铨包里的常备物品。他的手机24小时在线,随时奔走于医院中,成为他的工作常态。
为了生的希望,不怕承受冷眼、谩骂
“您愿意捐献他(她)的器官,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吗?”这句话虽短却有千斤重。一边是家属面对亲人离世的悲痛,一边是等待器官移植的病患求生的渴望。协调工作中,遇到家属各种不理解、冷眼、反感,甚至敌意谩骂也是家常便饭。当器官捐献协调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莫鸿铨记得,有一次从医院处得知有脑死亡病例,患者的孩子同意捐献,在与患者爱人沟通时却遭到家属的反对,还被痛骂了一场。“当时网上有不少关于器官买卖的报道,家属对器官捐献的行为有误解,因此反对情绪激烈。”莫鸿铨说,那次协调没有成功,有一些挫败和委屈。“尊重患者所有家属的真实意愿并让他们达成一致意见,这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原则。”这件事也让他意识到加大器官捐献宣传力度的重要性。
莫鸿铨说,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忌讳器官捐献。器官捐献协调员对不少患者家属来说,属于不请自来的“不速之客”,不受待见,因此,与捐献者家属协调的环节可谓难度重重。在与家属沟通协调时,既要让家属了解清楚器官捐献的法律法规,又要理解接受器官捐献的意义,因此说话语气要简单、平缓,要充分照顾他们的情绪,“莫鸿铨的神态和语言把握,俨然一副心理治疗师的模样。”莫鸿铨的同事这样评价他。
记者了解到,在所有协调案例中,只有五分之一能成功捐献。这些年来,莫鸿铨接触了1500例左右的潜在案例,成功捐献的有200多例。这其中有些是家属有捐献意愿,后因其他亲属、老人的反对而无法顺利捐献;有些则是病人因器官衰竭、感染等原因,条件不符合而不能完成捐献。
捐献者和家属带来的感动,成为坚持的动力
根据规定,器官捐献需要捐献者全部直系亲属一致签字同意。家属签字后,器官捐献协调员需全程跟踪、见证整个器官获取过程,这是器官捐献协调员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如果说责任心让莫鸿铨坚守岗位,尽心尽责,而每一位捐献者和家属带来的感动、正能量,成为莫鸿铨坚持的动力。
在接触的协调案例中,有不少让莫鸿铨深受感动。莫鸿铨回忆,有一个协调案例还需要捐献者的母亲同意,家里人担心老人年岁已高承受不住不敢说。莫鸿铨通过家属了解到老人的身体还不错,而且她为人善良、乐于助人,在村里的口碑很好,思索了一番,莫鸿铨决定尝试跟老人沟通。当老人得知“器官捐献可以救治别人,让儿子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生命”后,老人爽快地同意了,结果比想象中顺利。
“老人当时已经90岁高龄了,我们也有担忧,去的时候我已经做好了老人反应激烈拒绝的心理准备,没想到她的思想这么开明,接受度这么高。”看着白发苍苍的老人,那一刻,莫鸿铨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
“1月25日成功捐献的案例,是我第一次遇到主动要求捐献脑死亡患者器官的同时,家属本人也有强烈的意愿申请为器官捐献志愿者的案例。”莫鸿铨发自肺腑说出内心的感动。
然而作为生命的接力者,莫鸿铨却没能为父亲延续生命。
莫鸿铨是独生子,其父母一开始很反对他做器官捐献协调员。2016年其父亲病重,需等待合适的肝脏移植医治。等待的煎熬和迫切性,让他的父母认识到器官移植的重要性,因此改变了传统的观念,了解并认可莫鸿铨的工作。然而,其父亲终究没能等到移植便离开了。
如今,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接受度也越来越高。“这两年协调的成功率比较高,玉林器官捐献的案列也排在全区的前列。”作为生命的摆渡人、接力者,莫鸿铨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继续前行。
新闻推荐
玉林召开轻工业春夏攻坚行动工作部署会议 加快解决瓶颈问题 强力助推园区发展
本报讯(记者梁敏华)2月17日,玉林市轻工业发展组部署春夏攻坚行动工作会议召开,总结1月的工作进展,围绕一季度任务目标,研究部署...
玉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