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玉林年味 白糤
春节是家家团聚的日子。春节一临近,街上就张灯结彩,异常美丽。而我最忘不了的,还是春节里各种美食的味道。 其中我最爱的是玉林的传统美食 米花,玉林民间的称呼是白糤。
白糤是圆形的,有各种吉祥字的图案,如“福”“发”“顺”等字,是一种集色、香、味于一体的特色美食。虽然它好吃,但它的制作过程却鲜为人知。妈妈小时候见过她的外婆制作过白糤,工序十分复杂,且时间长达一个多月。
首先,要浸泡糯米,之所以用糯米,是因为这样才能更好地让米粒粘在一起。把糯米放在木桶中浸泡一夜,使米粒变大变饱满,然后用木圆桶蒸熟。用木桶蒸出的米,吃起来会有一股淡淡的木香,沁人心脾。蒸熟后,将米一碗一碗地盛出,倒入如乒乓球拍一样大的模具里,“白糤模”是选用上好铁力木或格木雕刻的。要用沾有冷水的手将米迅速摊开,拨平,压紧,不然米在倒出的过程就会散掉。压紧之后,要将容器里的白糤胚“卟”的一下快速倒扣在一个簸箕中,簸箕很大,能摆七八个左右的白糤胚,这就完成了第一道工序。
第二道工序是晾晒。将簸箕搬到屋顶,让太阳光直射在白糤胚上,迅速蒸发掉水分,让米完全粘在一起。由于阳光的关系,人们一般会在春节前的二十天左右开始制作白糤胚,如果阳光灿烂,白糤胚几天便可晒成,阴天则需更久。
接着是一道十分重要的工序 过糖水。糖水是白糤色、香、味的根源,不然,炸出来苍白无色,吃起来像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味,所以过糖水十分关键。将辣姜和黄糖放入开水锅中,等糖融化后将白糤胚放入锅,顺着同一个方向搅拌几下,让糖水充分浸泡白糤胚便可出锅,随后为了让糖将米粘得更紧,还要继续接受阳光的照射。一直晒到白糤胚硬梆梆的才算成功。
最后是油炸,这道工序火侯是最重要的,油温太低米炸不开,太高容易炸糊。老一辈人自有老一辈的方法,将手放在油面上,靠经验感觉油温,温度适合了,便放下白糤胚,米饼必须正面朝下,一边用一个大笊篱不断地压米饼中间,一边用一双很长的筷子转动白糤胚,两面轮炸,让每一粒米充分炸开,直至白糤胚炸发,一粒粒糯米像爆米花一样炸得白白胖胖就可以捞出。捞出后还要将白糤静置一会儿,叫做控油,也叫回油,目的是让油滴下,不让过多油留在白糤中。这样炸出来的白糤色泽微黄,中间微微拱起像筛子倒扣,用手在上面轻轻一压,这个精美的艺术品顷刻间散开,往嘴里一咬,香、甜、酥、脆,回味无穷,让人欲罢不能。
妈妈特意带我去参观油炸白糤的现场,她告诉我,老家每年做白糤时,都是几户人家一起分工合作,邻里非常团结和谐。每当大木桶开始飘出糯米饭的香味,小孩子就知道要做白糤过年了。
整个春节,我都是在白糤的味道中度过,它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玉林人民智慧与劳动的结晶。圆圆的白糤象征着“合家团圆”,它在玉林大地上流传了数百年,是玉林老百姓最喜爱的春节味道。
(指导老师:莫冰洁)
新闻推荐
重拳治欠薪 干活不忧心 为3186名农民工追回欠薪近五千万元
本报讯(记者黄冰通讯员梁燕)近日,记者从玉林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获悉,玉林市采取有力措施重拳治欠薪,帮助农民工追讨欠薪取得显...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