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上镇北台

榆林日报 2022-01-12 08:28 大字

贺昕

镇北台一直矗立在榆林人的视线中,在榆林城北4.5千米的红山上深情凝望。两次登临,都来去匆匆,浮光掠影,而镇北台距离家所在的位置只有十几分钟的车程,遥遥相望时,总觉得它有满腹心事要与我倾心交谈。朔风凛凛的冬日,我再次来到它的脚下,细数那青砖的纹理,倾听岁月的涛声,翻阅一幕幕风起云涌的往事。

进入镇北台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刻在巨石上的七个红色大字“万里长城第一台”,向世人彰显着它的高度与恢弘气魄。它依山踞险,远镇大漠,东邀山海,西连嘉峪,控南北咽喉,锁长城要隘,是古时重要的关隘和军事瞭望台。

没有戍守的将士,没有操练的阵容,亦听不到战鼓雷鸣,几棵旱柳和古榆忠实地守护着镇北台,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旱柳”亦称“砍头柳”或“毛头柳”,而我以为“砍头柳”似乎更为确切,即使砍头一千次一万次,亦能撑起一团团绿荫,迎天而上。眼前的这几棵,已经看不见岁月的年轮,风沙撕裂了躯体,烈日烤皲了皮肤,依然化腐朽为神奇,苍老的虬枝托起生命的绿意。这让我想起傲然雄踞边关的将士,漫漫黄沙淹没不了顽强的意志,刺骨寒风吹不倒挺立的身姿,他们用热血忠魂铸就镇北台这座精神的丰碑。几棵古榆更显弥足珍贵,曾经,榆溪河两岸榆树成林,春风浩荡时,串串榆钱迎风而舞,于是一个叫“榆林”的名字铿然落地,响彻山河。现在,它们似荷戟执戈的哨兵,日夜守护着镇北台。

双脚踏在镇北台磨损的台阶上,仿佛每一层都是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块青砖都散发着历史的气息。那铁画银钩的“榆塞”二字,昭示着榆林古城作为边关要塞和九边重镇的地理位置。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向明”二字,则抒写出戍边将士忠君爱国的家国情怀。墙体上斑驳的苔痕刻画着这一座雄关的古老和沧桑。瞭望口是镇北台的眼睛,曾经昼夜观察着敌情,现在成了游人观赏榆林大好河山的望远镜。砖石上密密麻麻的划痕是镇北台的伤痛,没有谁记住那些想要不朽者的姓名,却把一串闪光的名字辉映在历史的天空,铭刻在人民的心底——余子俊,涂宗浚,刘敏宽……

登上镇北台的最高层,顿觉四野茫茫,天地悠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脱口而出,只是“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远处的烽火台上再也看不到飘摇直上的狼烟,几朵白云依偎在垛口上,在榆林人引以为傲的“榆林蓝”映衬下,更显祥和宁静。曾经抵挡蒙古族铁骑的宛若游龙的明长城,历经风雨的剥蚀,只剩下依稀可辨的脊背延伸至遥远的天边。昔日的沙海变成了绿洲,虽是冬季,依然可见松柏伸出墨绿的巨掌,把黄沙推送到云天之外。鳞次栉比的高楼,车水马龙的街道,千里冰封的榆溪河,以及近处农家院落里不绝于耳的鸡鸣犬吠声……无不洋溢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盛世光景。

俯瞰镇北台脚下,位于款贡城西北角的红山墩静静地站立。作为万里长城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红山墩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作为历史遗迹讲述着那段金戈铁马的岁月。易马城和款贡城里的一草一木尽收眼底,居高临下时,建台者的良苦用心了然于胸,修建这样一个高达30余米、占地5056平方米的巍峨要塞,有一箭双雕之功效,既可观察远方敌情,又可密切窥视互市中的一举一动。可以想见当年战争结束时,士卒解甲归田,人民休养生息,蒙汉在这一方城池之内互通往来的盛况。中原人携带着盐、茶、丝绸、烟酒等商品从南门进来,蒙古族赶着牛羊马匹,携带着皮毛从北面的“通衢门”“抚柔门”风尘仆仆而来,黄土高原的尘土气息和河套地区的青草、奶酪的气息混合在一起,人头攒动,牛鸣马嘶,商贾云集,市声喧哗,好不热闹。清代诗人杨蕴的《镇北台春望》描述了这一盛况:“关门直向大荒开,日日牛羊作市来。万里春风残雪后,游人指点赫连台。”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在这里融合交汇,碰撞出了一朵朵绚丽的文化之花:悠扬婉转的榆林小曲、明清风格的四合院、富有蒙古特色的榆林小吃、饶有风趣的方言俚语……这一切都得益于和平之光的普照。

是啊,谁不向往和平?谁愿意用马蹄践踏自己的土地?谁愿意用鲜血浇灌庄稼?谁愿意啜饮着冷酒漂泊异乡?老百姓渴望守护着妻儿,嗅着新翻的泥土气息和青草气息,听着马的嚼草声和响鼻声,看着庄稼由青泛黄的色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于是,文人墨客和文官武将把他们的愿望铭刻在红石峡摩崖石刻上,“蒙汉一家”“中外一统”等苍劲有力的大字犹如烛火照亮黑暗苍穹,犹如春风暖透了黎民百姓的心坎儿。

统一是大势所趋,是各族人民共同的心愿,统一的浪潮浩浩汤汤,那些不识时务,企图分裂国土的人无异于螳臂当车、蚍蜉撼树。所以,中华民族从来不忘记保家卫国,延绥巡抚涂宗俊刻在镇北台碑记上的话语至今振聋发聩:“夫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和平时期也绝不能马放南山、刀枪入库,时刻壮大自己的实力,心手相牵、团结一致,才能筑就坚不可摧的万里长城。

走下镇北台,在古老的甬道上徘徊沉思,联想着英雄走过时的壮烈身影,掂量着土墙所承载的民族融合的重量,倾听民族的血脉在草茎中汩汩流淌。毛乌素沙漠的风在镇北台上无休止地吹着,从远古一直吹到今天,一声声呼唤着漂泊异乡的游子,啊,镇北台,你是榆林人民精神的家园,不管身在何方,只要看到你,就找到了生命的坐标。

新闻推荐

榆林最大的人防工程地下停车场试运行

榆林市第一医院西侧单建式人防工程地下停车场外景。强继霞摄地下停车场内景。强继霞摄本报讯(记者强继霞)为缓解榆林市第一...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