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管并重”实现持续发展 访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张泽宁
张泽宁查看樟子松长势。
经过70多年不懈努力,榆林“北治沙、南治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林业科技工作者探索研究总结出的一系列治沙造林技术,在提升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提高生物群落发育速度、提高林木覆盖率等方面取得卓越成效。但是,位于干旱、半干旱区的榆林,基于地域风险和其他现状风险,容易导致逆行演替,造成“二次沙化”。为此,记者专访了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张泽宁,请他结合林业科技发展,介绍榆林市防治举措和方法。
张泽宁介绍说,榆林地处干旱、半干旱区,地带性干旱缺水、土壤贫瘠、水土流失、风沙侵袭等环境胁迫,对林草地的稳定平衡和生态多样性威胁巨大。同时,榆林市成过熟林亟待更新,草地退化严重,大面积深山远沙植被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绿化任务很重,尤其存在大面积开发利用形成的裸露土地,极易形成“二次沙化”“二次水土流失”。70多年来,榆林市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重造轻管”问题,没有对植被的“防止早衰”“无间更新”等问题开展前瞻性研究,导致“二次沙化”成为今天的最大担忧。
张泽宁表示,下一步要“造管并重”,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在提高生物群落稳定性上做文章。在汲取世界林业先进理念、技术(如近自然林业、径流林业、无性系林业)的同时,结合榆林实际,从树种选择、造林方法、造林模式、抚育管理、更新改造、提质增效等方面开展研究,总结提炼构建具有榆林地域特色的林草事业持续发展技术体系。
重点在三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林草地的科学绿化。要把过去高密度、集中连片营造纯林造林模式,逐步过渡为合理稀植、科学混交、斑块性造林模式,形成多物种、多层次、异龄化结构,防止早衰(退化)、提升防护效果、延长使用年限。二是对现有中幼龄林的修复,及时开展抚育管理、提质增效,改善群落数量、结构和功能,延长使用寿命。加强退化草原的修复治理,采取人工补播、围栏封育等措施,提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三是林草地的更新提升,要实施植被覆盖下的无间更新,杜绝传统的大面积皆伐更新和全面整地更新行为,倡导“伐前更新”“目标树控育更新”,鼓励渐伐更新、择伐更新、平茬更新与“残留物育林法”相结合。探索人工干预下的自然更新。
通过转变理念、提升技术,将“不断造林种草”提升到“环境持续改善”高度,形成防控“二次沙化”的行动方案,建成具有榆林地域特色的林草事业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技术体系甚至理论体系,为实现“持续增绿、无间更新”以及“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宏愿提供依据,达到未来林草地科学绿化、中幼龄林提质增效、成过熟林无间更新、退化草原全面治理的宏伟目标,从而避免“二次沙化”,实现持续发展。
新闻推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及《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凡于20...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