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抗战老兵 苏华聪笔下的《玉林抗战老兵》

玉林日报 2021-12-25 06:55 大字

玉林抗战老兵陈福祺。

玉林抗战老兵韦锦朝。

玉林抗战老兵梁继卿。

玉林抗战老兵李志思。

玉林抗战老兵陈咏诗。

玉林抗战老兵苏祖元。

玉林抗战老兵岑进成。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当天,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玉林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苏华聪在朋友圈发了几幅其创作的中国画《玉林抗战老兵》,以这样的方式铭记历史,致敬老兵。随后,记者来到苏华聪的工作室,观赏他的作品,同时倾听他的创作心路历程。

有触动而拿起画笔

苏华聪告诉记者,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陷入了深深的苦难。国破家亡的危难之际,中华儿女奋起反抗,与侵略者进行生死搏斗。众多玉林热血男儿也纷纷响应国家号召,参军杀敌。

在参军的队伍中,就有苏华聪的父亲和他的两个舅舅。他们告别年迈的父母,撇下妻子和儿女,怀揣着一份对家园的爱而浴血奋战。

“我经常从父亲和舅舅口中听到一些关于抗战的故事,小时候看的电影和故事书,也多是与抗战有关的,军人的形象在我心里是无比高大可敬的。”苏华聪说。

2014年,我国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此后,寻找抗战老兵、对抗战老兵进行慰问、关爱抗战老兵等公益活动多了起来。苏华聪抓住时机,深入玉林各个乡镇采访,收集了大量创作素材。经过六七年的素材收集后,他便开始创作。

抗战老兵英姿永存

创作这组《玉林抗战老兵》,苏华聪改变了以往绘画肖像时采用正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而代之以正面或侧面的全身构图,再在1.8×0.9米宣纸上画,作品人物比真人高大,产生强烈视角冲击力和震撼感,从而使老兵们的肖像更加端庄、稳重、形神兼备,能够多角度、立体式地反映他们的伟岸容貌。

苏华聪采用中国画形式,运用写实手法表现。在技巧上,他运用工意结合、收放并存的艺术对比手法,即人物形象运用工和收,形象刻画深入细致,表情沉着刚毅,眼睛坚定有神;衣服和道具及背景运用意和放,笔墨淋漓尽致,粗放有力。

“抗战老兵的写生最重要的头部和手部,这是每位老兵的辨识度最高的地方,眼神、表情以及脸部的皱纹、老人斑必须勾画得入木三分,这样才能表现出他们的历经岁月的沧桑感;而其他的部位 衣服、手里拿的工具和背景,则相对比较粗犷。”苏华聪介绍说。

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

“为了让大家能记住抗战老兵的功绩,我在这些画像上附上了他们的简历。”苏华聪说,“前几年玉林还有上百位抗战老兵健在,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在快速地逝去,他们的记忆在迅速衰退,很多老兵甚至直到故去都没能留下任何影像资料。我觉得这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尊重历史的具体行为,以这种方式存留住抗战老兵的风采,留下那段战火硝烟的历史和不灭的记忆。”

画面上,一张张饱经风霜的面容,沟壑般的皱纹之间似乎仍有硝烟的气息,坚毅的目光犹可看到当年那种奋勇杀敌、无所畏惧的英姿。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创作,目前,苏华聪完成了20多幅作品。“老兵带给我的是一种很伟大的精神感染力,我在画这些老兵的时候,每一笔都倾注了对抗战老兵的敬仰之情。”苏华聪表示,接下来,自己还会继续为玉林抗战老兵画像,一方面向老兵们致敬,为他们留下一份可以永久收藏的纪念;另一方面让我们子子孙孙都铭记历史,弘扬老兵这种“只要有外敌入侵,就勇于拿起刀枪守卫家国”的爱国精神,永远记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新闻推荐

2020年度赵超构新闻奖揭晓 玉林晚报3件作品获奖

本报讯(记者周立华)日前,由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主办的2020年度赵超构新闻奖评选揭晓,本报3件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获奖作品分...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