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小事更能百年树人 不设垃圾桶却不见垃圾 这所学校是怎样做到的

玉林日报 2021-12-10 06:54 大字

▲食堂使用统一餐具,学生吃完饭后主动把餐后垃圾放到指定桶回收,并放好餐具。(本报记者 黄冰 摄)

玉林市十中的学生自觉把不要的旧书、废纸放到袋子里。

15时35分,玉林市第十中学(玉林高中南校区)第六节课下课铃声响起后,1902班的学生开启了课间休息,学生朱武康喝完了桌面上剩下的矿泉水,习惯性把瓶盖扭好,然后拿着矿泉水瓶起身,走到教室外的小阳台,把空瓶子放进一个绿色的蛇皮袋上,一旁的一个纸箱和白色塑料桶都装满了塑料瓶子。

“废品回收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能帮助家庭贫困同学,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同学养成了很好的习惯。”朱武康笑笑说道。

原来,该校实行垃圾分类,统一收集塑料瓶子、废纸等可回收垃圾,这已成为该校2000多名师生自觉的行为习惯。

实施垃圾分类,校园不设垃圾桶

近日,记者在玉林市十中看到,每个教室的阳台上,都堆放着装空瓶子和旧书、废纸、牛奶箱等可回收垃圾的蛇皮袋,有的班级多,有的班级少。而行走在教学楼和校园上,记者找不到一个垃圾桶,校园的环境干净整洁,想丢弃的纸巾只能攥在手里。“我们校园没设有垃圾桶!”该校副校长李志强说道。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品质和环保意识,该校在去年启用新校区时便决定以党建引领团委实行垃圾分类,校园不设垃圾桶,学生在班级及宿舍自行处理个人的垃圾,自觉投放到校园的垃圾池里。同时,以班级团支部为单位,每个班发放两个蛇皮袋,回收塑料瓶子、废纸等垃圾,学校再定期统一收集各班的可回收垃圾进行售卖,所得收入捐到学校的“希望工程”中,用来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

“学校没请有清洁工人。”该校团委书记程颖告诉记者,十中所有卫生都是学生分片区包干打扫,为了减少打扫工作量,学生都很自律,不乱扔垃圾,共同保护学校的卫生环境。不仅是学生,老师也一样执行,在办公室里也没有垃圾桶,老师把可回收的垃圾自觉放入不同的袋子里。

李志强表示,为了让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讲究卫生,食堂使用统一餐具,学生吃完后主动倒掉骨头、菜叶等垃圾,放好餐具,由食堂来清洗消毒。学生不能打饭带回宿舍吃,避免招来蟑螂、老鼠,确保宿舍干净、卫生。

克服困难养成习惯,垃圾分类成自觉行为

“刚开始进行垃圾分类时,很困难,学生不知道哪些物品可回收,觉得麻烦。因为分类乱,打包整理很费劲,比如瓶子里有液体,有纸巾等小垃圾,因此,就连收废品的老板都不愿意来学校收购。”程颖说,瓶子里有液体经过发酵,气味难闻,负责整理的学生要把瓶子里的液体倒掉,抠出纸巾等琐碎垃圾,工作量大,耗费的时间特别长,清理很辛苦。

“瓶子里的东西很脏,发酸发臭,但我觉得垃圾分类很有意义,还能帮助别的同学。”该校学生会生活部部长梁翠竹负责收集各班的可回收垃圾已有一年了,而她本人,从小就有将垃圾分类的习惯,跟家人会将可回收的垃圾变卖。她表示,之前,有时为了打包整理可回收垃圾,连晚饭都不能好好吃。

为了让学生真正做到垃圾分类,减少打包整理的工作量,学校反复对学生强调,要把瓶子液体倒掉,瓶子单独归类,纸张单独归类,不要混杂。经过日复一日的行为培养,如今学生都很自觉将分类垃圾整理好。

“现在老板都夸我们学校的学生,把垃圾分类得很好很干净,很放心。”程颖说,如今,每次收废品的老板上门回收,二话不说直接称好给钱,完全不用检查瓶子里有没有液体等其他垃圾。

垃圾分类深入人心,卖废品换来收入资助学生

如今,每周五下午学生会后勤部、生活部的学生就会拿着秤,到各班收集可回收垃圾,然后记录下来,当卖了之后,就会公布每个班的收入。

2021年11月5日,2005班收入96.77元,2009班收入43.96元,1901班收入75.31元,政地组收入20.3元……这是张贴在玉林市十中的校园公示栏的希望工程(废品回收)收入明细,每个班及教师科组都记录在册。

程颖说,每个月的可回收垃圾收入在700元~1000元不等,一年以来的收入共有12000多元,本学期共资助了5名同学,有4名困难学生在上学期就开始资助,每人600元/学期,这学期增加了一名特殊困难的学生,资助金额2000元/学期,将会资助学生到高中毕业。

如今,垃圾分类在该校已深入人心,大家都会想方设法把可回收垃圾收回班里,学生常常盯住老师办公室的“垃圾”,比如安装空调,纸箱立马被学生盯上了;体育学生参加体训,一些用不了的器材等物品,立马就会回收到班里……这不仅是学生个人的行为,更是上升为班级的一种荣誉。

新闻推荐

书包里有手机

骆黄鑫(玉州区东环小学1812班)晚上的时候,弟弟在玩手机,我在一旁写作业,写完后就去睡觉了,这是一个很寻常的夜晚。第二天早上,组...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