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惠莉:用爱点亮孩子们的未来 “榆林高新医院的暖心故事”系列报道(四)
韩惠莉(左)给患儿做康复训练。 见习记者 白成 摄
记者 郝彦丰
核心提示
自2015年入职榆林高新医院以来,韩惠莉一直从事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并从一名普通的特教老师成长为业务骨干,现担任该院儿童康复治疗科副主任。
韩惠莉坦言,这些年的坚守,是因为医院为残疾人康复作出的努力和“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的发展定位,也是因为同事们“为世上父母尽孝、替天下儿女分忧”的大爱奉献。这也让自己深受感染与鼓舞,并全身心投入工作,用爱心与责任心点亮特殊儿童的未来。
从压抑到释然
课堂上听到一声“老师好”的问候,课间和学生们一起做游戏,课后批阅满意的答卷……这是从教之初韩惠莉对这份职业的憧憬与向往。但现实情况是,她教的学生上了好久的课都不认识老师。
韩惠莉至今都清楚地记得,自己上班第一天在特教学校见到的场景:一个长相甜美的小女孩,却双腿弯曲,走路时东倒西歪;一个大男孩,不时跑过来拉拉别人的胳膊,然后又跑开哇哇大哭;再看看老师们,虽累得满头大汗,但始终微笑着给孩子们讲故事、擦鼻涕、扶走路……
就这样,带着失落与疑惑,怀着感动与敬意,韩惠莉开始了特殊教育工作。随着时间的流淌,她也从刚入职时的不能接受、心情压抑,逐渐转变为现在的完全释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来。
用心呵护成长
一个普通儿童几分钟就能学会的知识,对于这些特殊儿童来说,可能需要学习一两个月,甚至一两年。所以,特教老师不仅要有耐心与信心,还要有爱心与责任心。
由于孩子们的手部精细运动不协调,甚至连笔都握不住,韩惠莉就想尽各种办法,用胶布将笔缠在孩子的手上训练握笔,当握笔的姿势与力度一步一步训练好后,再接着练习笔画,有时简单的横竖两笔要一两周才能学会。
特殊儿童大多不能生活自理,不会洗脸、不会擦鼻涕、不会上洗手间,上课时还会出现各种突发状况,脾气暴躁的小朋友甚至会突然打人咬人。这时,韩惠莉又扮演起母亲的角色,悉心照顾着这些孩子的生活。
“孩子们的康复训练过程非常漫长,日复一日,有时可能还没有效果,但我和同事们必须努力坚持,只有坚持才会有所收获,这些特殊儿童才会有希望,孩子的家庭才会有未来!”韩惠莉说。
为爱始终坚守
经常有人会问韩惠莉,是什么让你一直热爱着这份工作?对此,她总是笑着回答说:“为爱呀,为了让这些孩子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得到爱与关怀。在日复一日的康复训练中,我的小宝贝们会说:韩老师,我也会认字、写字了,太开心了;韩老师,妈妈昨天给我一个棒棒糖,我没舍得吃,留给你;韩老师,好几天没见到你,我们可想你了……”
与此同时,孩子们的家长也会说:“韩老师,宝宝会拿勺子吃饭了,我们全家人太感谢你了;韩老师,今天宝贝叫妈妈了,为了这声妈妈,我等了5年啊;韩老师,家长们都说,你们榆林高新医院的康复治疗师真的好敬业,让我们很感动!”
对于这些特殊儿童来说,康复教育只是人生路上的起点,仅仅是第一步。同样,也不是说康复后就和普通儿童一样能永远正常生活,他们的干预教育是终身的。所以,韩惠莉最大的心愿就是,有更多的人能够理解与包容这些特殊儿童和家庭,特别是当这些孩子回归生活、走向社会后,身边的人能够多给予他们帮助和关爱。
新闻推荐
榆林市发布“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2035年基本建成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
本报讯(记者闫景马腾)11月26日,《榆林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三线一单”指生态保护...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