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记忆

咸阳日报 2021-11-24 08:28 大字

王子龙

上世纪80年代,陕北农村的孩子能考个初中专,那可是非常荣耀的事情,因为一旦考上就有了正式工作。所以那时候我们普遍都不太读小说,生怕占用太多时间影响升学。

中学的时候我四舅正读地区农校,他之前用过的书自然就归了我,因为课外书少,所以每本都是精读。很清楚记得一本叫《作文开头》的书,我反复读得都能记住了,每到写作文的时候我都会从中借鉴,这使我的作文水平得到快速提高。记得又一次,我的语文老师把我写的作文《成功者的足迹》发表到榆林报上,这篇作文描述的是我们学校一位体育特长生通过艰辛的训练,最后夺得地区马拉松赛第一名的事情。记得很清楚,那天中午的课间操结束之后,校长让我站在学校领导经常讲话的主席台前,让大家认识并分享我的荣耀,夸赞我是多年来仅有的在地区报纸上刊登文章的学生。这可以说是我学生时代的高光时刻,自此我收获了自信。后来觉得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来说自信比什么都重要,这也成为我后来考上初中专的巨大推力。

1992年我毕业分配到咸阳工作,基层工资很低,加之医院派我在市内进修,每月仅有的基本工资根本无法维持最基础的生活。那年春节前,我和同学共同向别人借了100元,本想两个人各买一件回家过年穿的衣服,到商场后才发现那点钱捉襟见肘,给两个人要买着实有些勉强。于是我们转身到楼下的餐馆吃了一顿饺子,然后跑到乐育南路书店,买了一套《平凡的世界》后,余下的钱均分。这就是我们拥有的第一套小说。

可能是作家路遥的老家距离我们只有二十多里路的缘故,总是觉得小说《平凡的世界》的每个人物都好像写的是我们村子的人,既亲切又实在。这部小说,除了感到满满的励志之外还有一种浓浓的乡愁。

《平凡的世界》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孙少平,这个默默承受人生苦难却从不放弃的陕北后生,生活虽贫苦,却从不自卑,并且不管处境多么艰难,他从没停止追逐梦想的步伐,他的这股子陕北男子汉味道,只有是那广袤厚重的黄土地才能孕育出来的人格魅力。然后是孙少安,从小就背负着家庭重任的他,主动挑起家庭的重担,虽然艰辛,却让人时刻感受到生活的奔头。他但凭借自己无所畏惧的勇气和精明能干的头脑,带领村里人渡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还有一个场景我也经历过,就是孙少平在延川中学吃饭时的描写:那时的馒头也被形象地赋予自己的名字:小麦馒头是“欧洲”,玉米馒头是“亚洲”,高粱馒头便是“非洲”!到我上学的时候,学校的食堂已经没有“非洲”了,但依然还是贫穷,偶尔才改善性地买一个白面馒头,一成不变的洋芋熬白菜上几乎不飘一点油花,但我们总是吃得那么可口。这种贫困的经历也算是一种财富吧,现在不管在哪里吃饭别人品评饭菜味道时,实际上我每每都觉得还挺好的,甚至觉得土豆是我永远无法抗拒的美味。

在图书馆工作后,有了让人羡慕的阅读条件,也结识不少真正的读书人。我越发认识到读书能让我们更加充实,读书能使我们减少浮躁,读书能让我们更加坚定对真善美的追求!每当静坐桌前,沉浸书中,就如同与挚友促膝而谈,或者是遨游于新奇的世界,内心的愉悦是无法言喻的。 (E)②

新闻推荐

国能榆林化工4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投产开创国内煤制甲醇联产乙二醇向可降解塑料产业链延伸先河

本报讯(记者马腾闫景)11月21日10时,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4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一次打通全流程,成功产出合格乙二醇产品。据悉,...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