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绵乡村 藏着一座西洋风格建筑 位于福绵宝岭村,由福绵籍“海归”唐瑞青于1938年建成,是玉林乡村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历史见证
独具西洋建筑风格的芝臣公誌念堂
誌念堂外墙
誌念堂内部的穹隆顶
在福绵区福绵镇宝岭村,有一座独特的老建筑,名叫“芝臣公誌念堂”。它造型奇特,顶部呈半圆形,上面还有一个小而精巧的圆柱状的“帽尖”。据了解,该建筑建于1938年,设计者是从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归来、时任广西省建设厅技正(工程师)的唐瑞青。近日,听说唐瑞青的儿子唐少山从外地回到老家,我们跟随他的脚步,探访这座玉林独一无二的老建筑。
西洋建筑风格,玉林独一无二
福绵镇宝岭村位于南流江西岸,处于南流江船埠、辛仓两个古埠之间,特殊的地理位置成就了宝岭村丰富的历史文化。
宝岭村芝臣公誌念堂位于宝岭村中央位置,从村口走到这座老建筑,要穿过长长的巷子。誌念堂古味十足,墙体已被时光涂成了灰黑色。最中间的门口上方,共有5根木板状的扁形柱子,中间的最高,左右两边次第减短,上面没有图案,也没有文字。5根柱子的左右两边,是长长一排梳子状的装饰物,青砖构成,由于设计成约30度的斜度,看上去就像一把把锋利的长刀。
“誌念堂的名字原来刻在门口上方,文革时被抹掉了。”70多岁的唐少山介绍,誌念堂布局为一个大厅堂,大门左右各有两厢房,整座建筑的高度在4米左右。唐少山说,以前厢房还有阁楼,要上楼顶得先上到阁楼,再从阁楼的窗口爬进去。我们走进左边的厢房里,发现上边还有窗口。
大厅中间没有间墙,左右两边的墙体是柱间窗结构,各有长方形的窗户9个。窗口高约3.5米,长长一排,离地面约有1米。“原来的窗户都安装有玻璃。”据唐少山说,屋顶是用钢筋水泥一次倒制而成的圆拱形,外顶上装饰有一个铁皮制的圆锥尖塔。这不是传统的中式风格,是当时人们未曾见过的西洋建筑风格。
走到誌念堂外面,看到外墙上建着一根根柱子,墙脚涂抹着红漆。“这是当年用红水泥涂抹的。”据介绍,这些红水泥是英国岀产的,本地人称其为“红毛泥”。80多年的时光过去,颜色依然鲜艳。
市博物馆副馆长李义凡对这座建筑予以高度评价:“该建筑混凝土结构穹隆顶,平面布局为一大厅四间房。左右山墙各设9个3.5米高的玻璃窗,外侧饰以等距竖条凸棱;前檐墙顶饰高低方柱。其建筑工程设计独特、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在玉林独一无二。”
建筑为海归设计师设计
宝岭村虽然离现在的福绵区中心只有七八公里,但在当年,应算是地处偏远之地,为什么会出现西洋风格的建筑呢?当初建造者为什么要建这样的建筑?有什么特殊的含意吗?
“这座建筑主要是为纪念我的曾祖父唐垐基而建。”唐垐基号芝臣,此建筑名叫芝臣公誌念堂,就是纪念这位“芝臣公”的。唐少山介绍,他的曾祖父为清代布政司经历,五品奉政大夫。小时家境贫寒,后遇良机,开设铺号“安记”,经营小品、大米生意。发迹后,广置田产,富甲一方。因在家中排行第二,乡里人称其为“发财二”,在当时鬱林五属颇有名气。由于他感悟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在财产中设置“公储”部分,专门用于提供子孙们读书求学的资金,使后代儿孙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堂堂正正做人。因此他的后代儿孙绝大部分都是读书人,大学本科毕业生有数十名,都在各领域供职,唐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书香门第。
“这座建筑是我父亲唐瑞青和我的姑姑一同设计的。”唐少山的父亲唐瑞青北平大学毕业后,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回国在当时广西省建设厅仼总工程师,设计建设广西气象台。后来为了纪念祖父,便和他胞妹唐萃青(土木建筑工程师,毕业于广州湘芹大学)一起设计建造了芝臣公誌念堂。“建誌念堂的时候,父亲和姑姑结合他们的所见所闻,加上自己的审美情趣,融入其中,形成了这座建筑的独特风格。”
建筑材料来自英国
据唐少山介绍,誌念堂约建于1938年,堂内面积162.24平方米,所用建筑材料大部分是英国生产的。“钢筋水泥都是从香港运到北海后,用木船经南流江运到福绵船埠码头,再用手推单轮木车拉回村里。”他说,当时的水泥是用木桶包装的,一车只能运一桶。没有运输机械,全部是人力拉运。
“原来的大门门扇是由古色古香的‘万字曲’装成,左右门扇上分别雕有曾祖父留下来的家训‘仁、慈、诚、朴’四个隶书字。”唐少山说,大门两侧厢房用于存放书籍,小时候他和兄弟姐妹寒暑假回到家都要到誌念堂接受家训,在那里读书,不得游手好闲。平时村里有喜欢读书的人,也可以到厢房看书,所以誌念堂在当时也是一个学习文化知识的好地方。
“誌念堂还有其他配套设施,其中就有一个叫‘谊园’的大花园,园里有很多独具风格的建筑,如太公坟山、清华轩、松竹梅三友亭等。”谊园环境优美,布局建筑特异,曾吸引不少外地游客览赏。但由于历史变迁,很多原来的景观已经消失。
唐少山介绍,在誌念堂背后,原来还有一个山岭,长满了竹木,山上建有一个像蘑菇形状的凉亭,叫岭顶纪念碑亭,高约4米。里面有一块石碑,上面凿写着他曾祖父一生的行迹。另外,在誌念堂往东约500米处,还有一个船厅。船厅的形状像一只船,两头小,中间大,原来储藏着大量图书,专门供村里的小孩学习。可惜,到了1957年,因种种原因被拆除了。
芝臣公誌念堂是宝岭村一道别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玉林乡村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历史见证。不久前,文物部门参观考察后,表示将采取措施对其进行保护。
(记者 王耀前 周立华)
新闻推荐
□玉州区第三实验小学1508班肖博文“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自古以来,“三国”时期那狼烟四起、烽火连天的场景...
玉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