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消费被强制关注公众号 个人信息或被“收割” 消费者担忧

玉林日报 2021-04-13 07:07 大字

时下,扫码消费已成为消费常态,只要用手机软件一扫就可以完成诸多操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少便利,但也存在着安全风险。

电车充电,被要求强制关注公众号;吃饭购物时,商家平台要求关注公众号,并提供个人姓名、电话等信息……许多市民吐槽手机扫码的本意是为了方便群众的生活,却因过度索取或要求强制关注公众号等,被贴上“不香”的标签。

扫码消费

存在强制关注现象

玉林城区文体北路一小区,市民刘志斌驾驶电动车如往常一样回到小区,在充电桩前扫描仪器上的二维码,弹出要求关注公众号的信息,拒绝关注后,竟进入无法进入充电页面,几次尝试拒绝无果,只好关注公众号后再进行扫描。本来只是扫个收款码就能解决,为何还要关注公众号,刘志斌对此颇为不舒服。

广场东路一家餐饮店内,市民使用微信扫码点餐时,被要求微信手机一键绑定,录入个人信息,否则无法进行点餐。随机扫描某品牌的共享充电宝,提示要绑定个人信息,之后生成一个小程序,保留在手机微信内。

记者走访了解到,类似上述情况,一直存在于人们日常消费活动中。譬如餐厅点餐、停车场停车以及使用体重秤、部分娃娃机等,首次使用多会强制要求关注,甚至还需要输入手机号、姓名等信息。

强制关注引质疑

个人信息或被收割

“为什么一次小小的生活消费也要提交个人的信息?商家是否有权利收集?是否存在着泄露个人信息的风险?”经常在外消费的王敏遇到不少商家的“求关注”,她提出了一系列大家都比较关心的问题。

在王敏的微信通讯录里,关注的公众号超过200个,除了一些自己时常浏览的公众号外,还有一批公众号“悄无声息”地陪伴着,连她本人也不知道何时关注。另外,使用过的小程序也近百个,多数也需本人提交相关的信息。

“我认为即便是自愿扫码点餐或购物,若商家强制要求关注公众号,或者填写姓名、手机号等个人隐私信息,应该都是不合理的。”王敏说,商家利用公众号推广自身的商品无可厚非,如果强制求关注或者通过小恩小惠获取个人信息,对于消费者存在着较大风险。

当下,许多商家开始重视公众号、小程序以及APP等,能极好地宣传产品以及定期推出相应的优惠政策。“因为享受某种服务而关注公众号、小程序后,今后再享受服务时,无需再搜索或寻找二维码,着实给使用者也能给消费者带来便利,但前提是商家没有‘坏心思’。”玉林右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第书说。

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扫码消费带来“信息收割”现象,不少人认为应大力打击,强化管理机制,让手机扫码成为一种更便捷、更安全的消费方式。

有法律人士指出,商家索取消费者手机号、通讯录等与消费无关的信息,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另外,商家具有在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时,应明确告知并对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进行保密,且在消费者明确拒绝的情况下,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的义务。

扫码消费不应强制要求关注公号、提供信息。从软件开发管理的角度出发,李第书认为,相关平台要强化服务器的安全性,避免不法分子攻击而造成信息泄露,也要保持遵纪守法,莫作买卖个人信息、故意泄露他人信息的勾当,切实为消费者筑好坚实的“围墙”。有关部门也应针对扫码消费的相关问题,做好调查、监督的工作。

新闻推荐

消防员开展基地化实训

消防员在训练中本报讯(记者李楷诚通讯员韦功兵)4月7日,玉林市消防救援支队2021年首期政府专职消防员基地化实训班开班。来自...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